在枞阳镇光明社居委,有一个被居民称为“我们的贴心人”的社区干部——他就是光明社居委支部书记兼主任陆小波。
光明社区有1.8万人口,人员构成复杂,工作难度大。但陆小波对社区情况非常熟悉:哪个家中是否有残疾人,是否有党员,以及育龄妇女、下岗失业人员等都十分清楚,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贫,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就像一部“活字典”。由于光明社区属于最老的街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急需改造,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计划生育等问题,每天都有居民群众到社区来反映,寻求社区帮助。他一方面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多次平息了群众过激的情绪和消除个别群众集体上访的想法,另一方面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使许多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决。他的勤奋敬业、积极奉献的工作精神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许多人都说“陆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面对居民的谥美之词,陆小波总是说“这是我份内的事,不用谢。”
陆小波带领社居委成员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走出了一条社区工作的新路。月儿湖路有一厕所已破旧不堪,墙和瓦随时会威胁生命,居民入厕不方便,许多人“不拘小节”随意大小便,严重影响了辖区环境。陆小波知道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终于修成一座水冲式公共厕所,既方面了居民,又改善了环境。辖区内陈小林是一个特困户,在家长年照顾近80岁、双目失眠、身体多病的婆婆。去年2月份,她婆婆旧病复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抱着一丝希望给何谦县长写了一封求助信。第三天上午,陆小波就在居委会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400元,他自己私人又拿出200元,亲手递给陈小林,还为她办了社会低保,告诉她遇到困难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在光明社区,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党员吴新元、困难户刘梦兰等等,陆小波都给予特别关注,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上,经常上门访贫问苦、嘘寒问暖,为他们解忧愁、送温暖、献爱心。
陆小波原本是枞阳镇政府的一名机关干部。在机关工作时,他就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6月他响应组织的号召,被下派到沿河村挂职书记,2006年8月到当时的新华社区任副书记,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8月他担任光明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兼主任。他带领居委会一班人先后制定了《社区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党员行为规范》等20多项规章制度,把社区的各项工作都是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之中,充分发挥了社区这一级最基层组织“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黄达奇曹忠亚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