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华这个发洪山下的憨厚壮实的农民,“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安徽省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市级劳动模范”等多项称号获得者,连续多年被上级党组织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本村的近100余户青壮年农民,用自己青春的画笔,在家乡这块广阔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辉煌灿烂的创业之歌。
章家华,这个生性好强、勇于跟贫困抗争的人,1994年,他背井离乡到江、浙一带承包圩田搞种植,近10年摸、爬、滚、打的打工生活使他拥有第一桶金。同时,使他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2004年,远离大山村30多公里的“元宝洲水产养殖场”(这里过去是长江滩涂,血吸虫的滋生地,后经过挑堤灭螺,形成了大山村天然水产养殖场),由于长江上游两道大坝的拦截,中下游水势变小,该养殖场由于缺水,失去了特有的自然优势,3700亩水面将处于荒芜状态。为此,村集体只得由过去每年18万元的承包额降至12万元,公开向村民招标,但一连几天无人问津。
刚回家乡的章家华获知信息后,他以多年承包圩田的经验和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瞄准了大山村的这块“处女地”,决心将它开垦为良田。为此,他以每年23.5万元的承包费与村签订了十年的承包合同。
合同签订后,他先后说通了22户农民协助他一起搞开发。为了及时开垦,管理好这片长江滩涂,他们把家搬到了圩堤上。多少天,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圩中铺设机耕路,修建排水渠,清理排水沟,在沟渠边植树造林。双手被震冻得一道道深深的血口,脸颊也变成了乌黑色。经过一冬一春的起早摸黑的艰苦投劳,终于将其中的2800亩开垦为农田。2005年,全种植了“太湖糯”。当年由于粗放式经营管理,亩产800斤,总产量224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
小获成功后,章家华的干劲更足了,2006年春,章家华又多方筹资218万元,购进农机3台套,新建节制闸1座,引水槽800米,涵洞120米,桥梁2座等圩内基本设施建设。并继续开垦未完的滩地,辟沟、清渠、绿化、修路,基本达到了“树成行、田成方”。当年度种植水稻3700亩,亩产610公斤,出售粮食2257吨,家庭年收入134.6万元。该年度他荣获全国、全省种粮大户标兵称号,得到原省长王金山亲切会见,并与其一起合影留念。
但章家华并不由此而满足,他决心要把这片圩田建设成为大山村的粮食“稳产”、“高产”良田,成为周潭镇农业现代化的窗口,成为枞阳县东方“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基地。2010年,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邀请了大山村支两委和县、镇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圩内的水、电、路进行综合治理,予以现场勘测、设计、论证,进行具体规划,分步实施。该年度共投资32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4000多米,又增设农机3台套,为下步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章家华虽然生在农村,对农业生产比较内行,并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但他深知要创高产,光凭干劲和经验是不行的,必须靠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才能高产高效。为此,他不但自己去农业科研部门登门求教,还特地邀请来了省农委杨汉民专家、陈科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邢副站长及县农委汤主任来元宝洲圩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使大部分圩中的管理人员掌握了水稻栽培新技术和利用先进的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及药剂除草的管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而,近几年粮食产量总是在不断攀升,2011年亩产达到了700公斤,粮食总产达2590吨,年均增幅3.3%,家庭年收入达到159.9万元,使22户农民均走上致富的道路。
实力大增的章家华,自己花几元钱算计半天的小气劲,让人看起来有点“抠门”。村里90%家庭已住上了两层小洋楼了,但他还是住在简陋的平房里,随身用的手机还是7年前的老手机等。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前五年我带22户群众创业,现在我带上了100余户的群众继续创业,我不但要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还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他对乡亲们,却总是出手大方。近几年,他拿出了十几万元资金扶贫村里的贫困户、困难户,村里近百户村民均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他的支助,许多村民们说:“这些年,我们没少麻烦他!”
每学期开学时,他总要拿出近万元交给村中的学校为孩子们购买簿本;每逢教师节,他总是要拿出几千元去慰问教师;每年春节,他总是要拿出数千元,给村中的孤寡老人买一些年货,让老人们过上好年……
章家华,这位淳朴、善良、勤劳、大山的儿子,不愧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富了,不忘众乡邻;他富了,也永不满足。他用不懈的努力,带着他的农民兄弟们,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领导!时间仓促,上面所写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能力有限,请多原谅。(文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