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铜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时间早。现已发现商周古文化遗址86处,商至宋代的采矿遗址10处,冶炼遗址3处,收藏青铜器210件。枞阳县极奇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已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自今年四月份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冶金考古专家陈建立、安徽省考古所研究员、史前考古专家朔知、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商周考古专家张爱冰、安徽省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百余人云集枞阳,前往白湖、钱铺、周潭等乡镇,对古矿冶与铸造遗址进行实地科学调查,采集遗址范围内的铜矿石、炼渣、铜块等遗物;来到县文物管理所,考察枞阳县馆藏的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和工具等商周青铜器,深层次了解其相关信息,研究其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研究,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枞阳县商周古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地域性明显;枞阳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出土单元明确,种类齐全,佳品可观,价值颇高。该县商周遗址、采冶遗址、墓葬和青铜器四位一体,昭示着青铜文化的多姿多彩,在研究江淮南部地区、乃至整个江淮地区商周青铜文化中都是不可多见的个案。
为了强力推进文化育县的战略决策,加大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枞阳县文物管理部门与安徽大学历史系联合成立了《枞阳县出土商周青铜器》课题组,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运用传统的考古方法和现代高科技的检测手段,从商周遗址的文化内涵、青铜器铸造工艺与文化特色、古矿冶调查与元素特征、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馆藏青铜器的病害调查及保护等诸多方面,采用多元统计分折方法,全方位、多学科、更深度地研究、整理枞阳青铜商周青铜文化遗存,出版《枞阳县商周青铜器》,向世人展示枞阳青铜文化的魅力。
目前,该课题已争取到安徽大学的“211”工程重点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商周遗址的田野调查,青铜器的测量与绘图、拓片的打制、X射线拍摄,外观特征的描述,范痕和焊接痕迹的信息采集,XRF、SEM和金相显微镜对其合金成分与焊料种类等多种成分的分析等等大量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通讯员)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