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客观需要,是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的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计生的根本要求。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得力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建立了奖励、优惠、减免、扶持、保障、救助、保险“七位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一、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为载体,引导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近年来我县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为载体,采取了立体化的宣传措施,放大政策效应。县电视台、报刊、网络开设关于人口计生专题栏目,广泛宣传。加强新型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有宣教室、服务大厅;乡镇有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有“人口学校”、“悄悄话室”、阳光计生公开栏和宣传栏等,打造人口文化活动中心,规模较大的集镇建设标志性人口文化园区。各乡镇配强了计生队伍,配备了电视、VCD、报刊杂志等宣教工作设备,制作宣传展牌。统一制作了四心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个家庭户。县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发行“关爱女孩、关心未来”奉献爱心主题活动贺年卡,赠给全县的育龄群众。在“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县黄梅戏剧团专门为“婚育新风进万家”编排了黄梅戏剧目,经常性组织文艺演出。
二、抓好奖扶特扶等民生工程,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一是做好奖励扶助工作。县委、县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作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按“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资格审查到位,政策执行到位,机制健全到位”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全县2009年至2011年共确认奖扶特扶对象5027人,发放“两扶”资金4021200元。奖励扶助工作有力地解决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二是关爱计生手术并发症人群。我县明确将计生手术并发症对象纳入新农合慢性病治疗范围,医药费按规定比例报销后,县人口计生委根据新农合报补单报销差额部分,群众不花一分钱。我县2009年至2011年并发症治疗费共计1633285.74元,大大减轻了计划生育家庭的负担。
三、狠抓法定优惠政策的兑现,放大社会宣传效应,调动育龄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计生工作“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的要求,我县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兑现的程序进一步规范,兑现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一是发放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全县2009年至2011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有81558户,以“一卡通”打卡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8448420元,其中2011年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由过去的每月5元提高到每月20元,县财政用于解决这一项资金达5225150元。独保费的兑现,促进了独生子女领证率的提高,对稳定低生育水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对当年二女户落实节育措施的,实行节育手术奖励并办理结扎养老保险。当年二女户落实绝育手术的,每例奖励1000元,年度兑现奖励达80多万元;全县2009至2011年以来落实节育措施的有2787人,共办理结扎养老保险金557400元;打破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四、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将计生优先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意见》,加强政策兼容,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成果。县直各相关部门在落实相关经济普惠政策时,对执行计划生育户实行优待,出台了操作细则和工作意见,并严格落实到位。县人社局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落实对计生对象优待政策,对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居民双女户父母参保增加补贴30元。县民政局对计生手术并发症对象、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经济困难人群,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优先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县卫生局对农村计划生育孕产妇住院分娩登记补助提高标准,由一般每人300元提高到每人500元。县农委将农村基础计划生育服务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农业科技服务沼气建设等工作中,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农户,优先安排参加各类培训,有重点地扶持。县直各正科级单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城乡支部结对共建等工作,帮扶一个计划生育重点村,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1万元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帮扶三个计划生育贫困户家庭,户均解决扶贫资金500元。
五、以人口专项基金项目为平台,完善救助措施,增强社会效果,倾力打造“生育关怀·幸福家庭”社会公益品牌。2011年我县人口基金5.29慰问计生困难户54人,共计资金18600元。独(双)女户困难家庭救助25人,共计资金12600元。办理村级计生专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420份12600元,二女结扎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567人34020元。特殊困难救助一人资金5000元。独(双)女户家庭教育成才补助205人,共计资金311000元。春节慰问计生困难户281人共计资金140500元。
2012年,我县又拿出人口基金120万元,继续实施“生育关怀幸福家庭”计划,不断深化生育关怀行动,继续为稳定枞阳的经济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