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发明的工具中,要数“木牛流马”最为出名,由于其制造技术早已失传,因而复原“木牛流马”便成了广大“三国迷”和能工巧匠的心愿。
近日,枞阳县官埠桥镇连湖村65岁的老木匠张三宝,制作了一个“木牛流马”,圆了自己40多年的梦想,8月14日,他用这个“宝贝”装了100多公斤冬瓜“行走”2公里多进城,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
“木马”载百余公斤冬瓜进城
8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张三宝家采访时,看见了他制作的“木牛流马”。这个“木牛流马”全部用木头制作而成,前方是一个木制的马头,中间是一个盛物品的大箱体,下面是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独轮子,四周还有四条装了小木轮的马腿,车后面有两条长把手,中间则安装了用于刹车的木腾条。
张三宝让几个孩子坐上“木牛流马”,他抓起两个木把手轻轻一推,独轮车就像一匹马一样行走起来。
据张三宝介绍,8月14日,他还用这个“木牛流马”装了100多公斤的冬瓜,从家门前的土路推到了2公里以外的枞阳县城。
自认“木马”系独轮车演变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设计秘笈早已失传。
张三宝告诉记者,古时候蜀道崎岖艰难,他查看了很多有关“木牛流马”的设计资料,并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经验,以及做了40多年木匠的直觉判断,木牛就是古代独轮车的改进版,其设计目标应该是通过杠杆原理,让拉货更省劲,遇到坑洼不平的路也能轻松过去。而流马又是对木牛的改进,更加灵活和轻便。
张三宝说,他设计的“木牛流马”马头较重,并将马头与四个带着小木轮的马脚联系在一起,只要推车子,马头就前后动起来,并带动马脚,产生一定的惯性,带动轮子向前行走。另外,设计的四条安装了小木轮的马腿不起主要作用,它们比中间的独轮子要矮两厘米,主要用于维持平衡。
40余年前就是“三国迷”
1967年高中毕业后,张三宝就跟着同村的一位师傅学习传统木匠手艺,一干就是45年。喜爱钻研的张三宝发明的透气保健坐垫,今年4月25日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张三宝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很爱读《三国演义》,加上做木匠的缘故,他对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一直心存向往。“诸葛连弩”早已有人复制完成,在设计上有了共识,但“木牛流马”尝试制作的人很多,且一直没有定论。“40年前,我心里就埋下了复制一个‘木牛流马’的想法。”
半个多月制作出“木牛流马”
今年7月初,张三宝在央视看到一个专家介绍三种主流的制作“木牛流马”的方法,“技术都很巧妙,但我感觉不是很实用,用料多而且车子不够结实、耐用。”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说干就干,张三宝用秦王兵马俑的木马雕塑做原型,请人帮忙在电脑上查阅、参考了大量他人制作“木牛流马”的资料,并历时数天在卧室的墙壁上,绘制出了一张“木牛流马”的设计图纸。根据这个图纸,张三宝经过多次实验,今年7月底,他的“木牛流马”终于完工,前后历时半个多月时间。
张三宝介绍说,他的这个“木牛流马”重70公斤,载货用的木箱体长122厘米,宽72厘米,高55厘米,最大载重300公斤。
采访结束时,张三宝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对这个“木牛流马”进行改造,比如提高通过性,改善刹车系统等。作者:余舫 李翔

图为张三宝制作的“木牛流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