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记枞阳镇古塘村大学生村官陈炳胜

时间:2012-09-04 15:39:04

  “农村是一个大熔炉,只有深入基层、肯吃苦、多磨练、多干事、干实事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这是枞阳镇古塘村大学生村官陈炳胜在县大学生村官交流会上的内心表白。

  2009年9月,陈炳胜从安庆师范学院毕业到古塘村挂职,任村书记助理,父母和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他作出的决定。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本指望他能跳出农门,如今却又回到了农村。陈炳胜没有退却,依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古塘村。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到村里任职,这让古塘村的村民们持怀疑态度:他会沉下心来安心扎根农村吗?还是能力不强找不到好的工作?……村民们怀疑的目光让这位年轻的村官领略了“万事开头难”这句古语的含义,也激发了这个做事不认输小伙子的决心,一定要融入这个大家庭,让村民鉴证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闪光。

  初来乍到,村两委班子对这个年轻人也把握不准,只给他安排了收发等一些琐碎的杂事,陈炳胜有板有眼地处理着一切事物,从不抱怨。2010年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村里安排了三个村民组的普查任务给陈炳胜,由于村民白天都要去田间干活,普查只有在晚间进行,陈炳胜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每晚都要步行几公里深入到农户家里,一户一户地核实。当普查到农华村民组时,陈炳胜发现少了魏大民一家的资料,他就几次三番找到与魏大民熟悉的村民,打听与魏大民一家的有关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转终于与魏大民一家取得联系,确保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

  古塘村两委班子看着小伙子做事的认真劲,都打心眼喜欢上了他,给他挑的担子也重了起来。村里出纳会计退休了,小伙子顶上。会计专业与陈炳胜在校学的专业不相符,他就常常到镇三资中心和村老会计那儿虚心讨教,成功地管理好村里每笔账目,未出现一例财务差错,并按时按规定完成每月的资金报账和每季度的村务公开。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村“两委”会议,记录整理会议记录,做好村里的“软件”工作,负责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等活动的相关材料的起草、整理和上报工作以及村各种相关报告的起草、整理和补充,负责管理先锋在线网页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多项工作。

  古塘村是我县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在与被征地、拆迁村民的接触中,陈炳胜发现有部分村民在征地、拆迁问题上有所顾虑,甚至少数人还有抵触心理。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村民对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的。就这样,他开始走村串户做工作,和村干部一起深入每位被征地、拆迁村民家中,跟他们讲解征地的用途、拆迁补偿、后续生活保障等国家政策。一两次宣传政策后,还是有些村民想不开,他就一趟一趟地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使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扎根农村的拼搏与奋斗,陈炳胜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心系百姓的疾苦。在古塘村开展“关爱特困户,安居到农家”活动中,陈炳胜在调查摸底中发现新桥组施香梅,是一户急需关爱的困难户。施香梅现年45岁,手脚有残疾,丈夫早逝,她一人带着两个精神上有障碍的女儿生活,居住在两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墙壁四周裂缝透风,屋顶破损,大雨大漏,小雨小漏。母女三人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忙下勉强维持生计。他将实际情况及时汇报给村两委和镇政府,村两委经研究并决定迅速为其解决房子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得到镇政府、民政局的支持,另外通过亲戚朋友和村集体共筹集资金2.7万余元,新建80平米砖混结构的瓦房三间,2010年下半年,施香梅一家搬进了新居,为了保障她一家的基本生活,村两委将施香梅确定为五保户,并享受低保政策。

  三年的摔打与磨砺,三年的拼搏与奋斗,三年的汗水和泪水,村民们对陈炳胜怀疑、猜测的态度已转为尊敬和爱戴之意。古塘村书记夏吉元提起陈炳胜眼里充满了笑意与赞赏:这个小伙子做事扎实、认真、沉稳,没有年轻人身上的浮躁,我相信他未来的人生路会越走越宽。 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