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央财政安排枞阳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10万元,其中第一批资金870万元,第二批资金140万元。该县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于9月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全年共补贴农机具1599台,其中动力机械736台,整耕整地机械314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5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7台,排灌机械1台,收获后处理机械75台,收获机械38台,田间管理机械171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5台,种植施肥机械237台,拉动农民群投入购买农机具资金约4050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购机补贴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的作用,确保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公平、公正,枞阳县农机管理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农机局、财政局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参加成立县农机购机补贴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并根据部、省有关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操作规范,严明纪律,切实把购置补贴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精心部署,认真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制定《枞阳县农机机械购置资金使用方案》并下发《关于2012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要求参与购机补贴工作人员,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主管部门与经销厂商、农民多方联动的格局,全面推动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乡镇将购机补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农机局、财政局领导加强项目督促,关注工作进展情况,对购机补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认真执行落实《安徽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严格按照《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的有关规定,做到不见机具不予申请,没有人机合影不予建档,无档案机械不准申请资金结算。按部就班、真抓实干、有条不紊进行。
强化政策宣传,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补贴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一方面建立以枞阳县农机化信息网和省市网站为基础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平台,将补贴条件、补贴程序、补贴方式、工作电话、咨询电话、举报电话、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公开。另一方面开展补贴机具现场演示活动。在春耕春播时节,组织补贴机具厂商召开机耕、机插秧以及油菜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等多场次,现场散发宣传资料。
强化监督检查,促进规范化管理。该县按照《安徽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到补贴对象公示,补贴信息公开,农民自愿申请,自主购机,按网络化管理的要求进行信息录入、购机申报、审核,整个过程都是阳光操作。在工作中,农机部门、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对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进行进村入户核实。从5月起,分五个组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的内容主要有五个部分,即农机购置补贴责任落实情况;补贴信息公示公开情况;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补贴机具监管及质量调查;到机具作业场所实地核实,核查机具的型号、购机者等相关信息是否真实相符,对相符者,现场喷编码,人机合影,享受补贴农户签字,参加核实人员当场签字,明确责任。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工作建议,促使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严格按《安徽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实施。
强化服务工作,维护农购机的合法权益。主动与相关农机补贴机具经销商联系,要求经营的产品必须保质保量,做好“三包服务”,对农机户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如今年陈瑶湖一购机户与安庆一家经销商因价格等问题,接市局领导电话,县局立即介入,经多次做双方工作,最终圆满解决,双方基本满意。
选择部分产品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重点补贴。对轮式拖拉机和插秧机确保补贴,既增加了补贴面,又提高农机拥有量。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小麦生产给予补贴,极大的调动农民种小麦的积极性,轮式拖拉机从2006年2台到今年新增118台,比去年增加近100%,达历史新高,有效对土地深耕深松,改变土壤质量;水稻机插工作一直作为农机推广的重点,每年都召开多次机插现场会,插秧机逐年增加,今年新增78台,其中高速插秧机13台,创历史最高;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机合作社已达18家,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拥有机械量增幅较快,投资农机具量较大,平均拥有100多万元的农机具,允许农机合作社年度内可以享受补贴机具的台数上限为5台套,如陈瑶湖镇前河农机合作社一次购五台插秧机,白湖乡为农机合作社购轮拖、手拖、插秧机、育秧机组等五台,有效为本地农业生产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作者:王志虎)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