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枞阳跨越发展的脉动,党的十七大以来,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常规工作规范抓、重点工作突出抓、亮点工作创新抓,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全市“万人评组工”活动中,我县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等主要指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赢得了广大干群的认可。
主题教育凝聚发展力量
“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惟有创新才能跨越,亦步亦趋永远落后”……这是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学习达成的共识。五年来,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县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1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3万多名共产党员紧紧围绕“争先安庆、崛起皖江,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创先争优建功业、科学发展铸辉煌”的活动主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农村党员承诺领办”、“机关党员五比五看”、“窗口单位领办服务星级争创”,形成了“基层组织动起来、广大党员干起来、活动氛围浓起来”的良好局面。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办成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2012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
严谨规范打牢基层基础
投入1000多万元、改扩建121个村级活动场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100%全覆盖,《枞阳党建》栏目、《枞阳先锋网》及先锋在线、千村万页等基础工程扎实推进,3名优秀村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2名村官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在职村干办理养老保险、离任村干发放生活补贴……从2007年开始,县委组织部先后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年”、“巩固年”、“提升年”、“创新年”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以“一诺双考三述四评”为抓手,抓好基层量化考评。基层党组织及其书记年初进行“双向承诺”,年底接受考核、考察,进行述职、述诺、述廉,开展领导点评、群众参评、民主测评、组织考评。乡镇党委书记在县委全委会上进行专项述职测评,优秀村支书在县三干会上接受表彰。以“双争双覆盖”为目标,抓好非公企业党建。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题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签订集中组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派出4个督查指导组,巡回指导。截至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已达90%以上。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抓好晋位升级。综合考虑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细化指标,分类实施。创建基层党组织市级示范点10个、县级示范点20个,组织建设重点项目县级示范点20个。
激发活力鼓励干事创业
“经过双推双考选出的干部,群众欢迎、干部服气。上任者挺直腰板干事业,落选者输得心服口服。”现任长沙派出所所长王思兆深有感触地说。
“双推双考”是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县委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一是完善选贤任能机制。规范初始提名。制定了《枞阳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出台《枞阳县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2009年以来,采用公开选拔等方式,50多名优秀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47名同志走上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岗位。改进干部选任表决办法。在全市率先出台《中共枞阳县委全委会任用领导干部表决办法(试行)》和《中共枞阳县委常委会任用领导干部票决办法(试行)》。近三年来,县委常委会对73名县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及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进行了票决。二是完善培养锻炼机制。安排异地培训。2009年以来,共选派100多名干部参加了省市调训,组织800多名干部赴外学习考察,组织30多名年轻科级干部分别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挂职锻炼。外派驻点招商。近年来,共分三批选拔8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赴苏州、温州、江阴等地开展驻外招商工作。加大交流力度。采取轮岗、培养、回避等多种交流方式,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交流到县直单位的乡镇党政正职均作适当安排。据统计,仅2011年就交流科级干部102人。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近年来干部调整中,因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业绩显著,4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享受正科职级待遇,另外10余位同志,获得表彰奖励。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枞阳县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意见》,对工作不力、工作中出现重大事故以及闹无原则纠纷等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处理。
开拓创新彰显品牌效应
农村党员教育“1234春播计划”、社会管理创新“一三五工作法”、创先争优“党员领办制”、结对共建“村企党建三对接”……一个个在全国、全省都叫得响、树得住的党建工作新品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按下过去五年全县组织工作的回放键,响起的是一曲曲余韵悠长的绚丽乐章,跳动的是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创新音符。
“党员领办制”不断完善。不断拓展“党员领办制”,为14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3万多名党员提供了创先争优舞台,广大党员变“等事干”为“找事干”,变“配角”为“主角”,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了党组织领着干、党员争着干的良好局面。《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予以重点报道,并得到省、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探索试点这一做法的会宫镇会宫村党总支,201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组织结对共建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组织、责任、工作、合作、保障“五大体系”,探索创新“机关+农村”、“企业+村居”、“本地+外地”等“三大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发展、互利双赢的良好态势。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基层党组织结成帮带对子258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15件,投入帮扶资金3100余万元。我县的做法在2011年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
“一三五”工作法不断充实。“一定”就是定期开展党员的党性教育、干部的为民教育、公民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三制”就是平时纠纷实行党员领办制、矛盾升级实行干部党员责任制、急难问题主要领导领衔制;“五访”就是残疾及五保户等特殊农户必访、重病等特困农户必访、老党员和老干部户必访、小能人及富裕户必访、信访户必访。此举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2011年,会宫镇被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班列为现场教学点,重点对这一工作法进行推介。
五年来,全县组织工作谱写了引领枞阳加速发展、奋力崛起的新篇章,让魅力枞阳、皖江明珠更加耀眼夺目。 房列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