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年12月30日在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时间:2012-12-30 13:35:56

  代县长 罗成圣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县政府在中共枞阳县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化解种种矛盾和困难,着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71.8亿元,较上年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亿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增长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5亿元、贷款余额6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1.7%、30%。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90家,净增2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8亿元,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非晶磁芯、皖江铸件等项目建成投产,三公山风力发电项目列入国家新能源规划。节能减排力度加大。59家粘土类砖瓦窑厂全部关闭。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浮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宗诚王朝酒店、浮山生态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恒辉家居城、商业步行街、财富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进展较快。缘酒集团“缘”牌白酒实现全县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64户、个体工商户1399户。招商引资和园区发展更加注重实效。全年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较上年增长41.3%。

  城镇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全县城镇化率达41.8%,提高3个百分点。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汪沟湖地区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连城西路、青山南路建成通车。滨江大道建成水泥路面3.8公里。金坛路、市场路开工建设,城区主次路网日趋完善。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建成开放。体育馆、科技馆、档案馆、文广影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主体工程完工。县城公路客运中心开工建设。污水管网三期工程启动实施。城市供水设施完成投入1700万元。金山大道综合改造主体完工,银塘路、旗山路整治加快推进。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路灯168盏。公共停车场、公交候车亭等一批便民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荷香苑安置小区开工建设。市容管理力度加大,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成效明显。小城镇建设“枞川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4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顺利完工,集镇面貌进一步改善。老洲镇跻身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

  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棉、油、肉、蛋、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安徽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件、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个、有机食品产地2个。“枞阳媒鸭”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有序推进。水利建设完成投入3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得省“江淮杯”竞赛银杯奖。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实施新增耕地项目16个,新增耕地2195亩,土地整治成效明显。改造县乡道路20.5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22座,完成渡改桥5座。铜安路枞阳段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新网工程”深入实施。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1.45万人。

  改革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入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全面完成。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司法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企业一套表、粮食产量、城乡一体化住户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招投标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县级综合评标专家库和招标代理机构备选库。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分步分类开展。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强力推进。完成10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38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9.33亿元,其中县级配套9200万元。完成校安工程4.16万平方米、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1座。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62个。解决7.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所。308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17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免费开放。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深入实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参保53.5万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村养老院床位400张,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新建保障性住房125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302户,实物配租1077户。政府十件实事有序推进。白会公路路面维修工程主体完工。义小路雨坛至小缸窑段升格为省道并开工建设。总投资8160万元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白湖乡农田水利治理项目主体完工。52个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示范点完成建设任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序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库、城市规划展示馆、疾病控制中心综合楼开工建设。上码头地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

  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到62%以上。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40所。高考本科达线率再次位居全市第一。牛集职高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新农合覆盖面逐年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创作编排全县首部大型黄梅戏《寸草心》,并在省内外成功展演。新增7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城镇就业3930人,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健康运行。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大走访、带案下访、开门接访等活动深入开展,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市场监管力度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公共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第五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顺利结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有序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和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社会认可。审计、统计、物价、供销、烟草、盐务、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认真吸纳政协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提案125件,办复率100%。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全面实施,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审理规范性文件43件。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大,资金核减率达16.67%。办理县长信箱来信673件。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遏制。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将美好枞阳建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要求。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项目为先的理念,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从战略高度全力以赴谋划和推进一批事关全局、引领未来的重大项目建设。

  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早日贯穿长江南北,跻身全省交通枢纽之一。积极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开工建设池枞长江大桥和全长42公里的祁济高速枞阳段,大力支持宜城至枞阳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与安庆主城区同城化发展。全力争取沿江快速通道、枞阳港口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开发利用长江岸线和港口资源,促进沿江经济带发展。

  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亿元以上三产项目建设。加快梦谷纤维材料、康师傅矿物质水、金誉二期、旭阳太阳能铝粉、宣竹竹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投产达效。争取中小企业园、三公山风力发电等项目尽快开工。加速推进连城湖水上娱乐中心、奇遇休闲旅游农庄、银塘商业文化中心、御华府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白荡湖、菜子湖生态环境治理和省乡村旅游试点县项目获准实施。

  抓好项目工作落实。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围绕全县“十二五”重点储备项目库100个重大项目,立足质量和效益,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度编制可研报告。强化乡镇、县直部门争取项目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项目谋划、争取的能力和水平,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和省、市资金份额。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畅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完善县干领办、专班跟进和专人负责措施,实行定期督查、通报、调度、考核,保障重点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二)奋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进一步加快园区转型发展。着力将开发区真正建设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强引擎。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8个,新投产项目不少于10个,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规划建设池枞长江大桥桥北产业园,加快横埠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建设,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完成180户征迁任务,新征用土地不少于1000亩,开工建设道路12公里,完善园区功能配套。鼓励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进园区管理转型。进一步落实入园项目全程代理服务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抓好工业功能区建设。

  进一步提高产业承接实效。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2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0个,利用境外资金1100万美元,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到资额20亿元以上。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配件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组建产业招商小分队,点对点招商。围绕知名企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人脉资源,不断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全国行业百强等大中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围绕特色资源招商。立足人力、岸线、农副产品、矿产等资源禀赋,力争在承接总部经济和产业组团转移上取得新突破。围绕外资项目招商。引导现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积极引进境外资金等形式,突破外资瓶颈。围绕优化服务招商。垂直整合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提高“一站式”服务效率。着力营造热情、规范、高效的投资环境,提升软实力,坚决打击损害投资行为,确保引进项目顺利开工、按期投产、及时达效。

  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工业。深入开展“工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培育工业企业“巨人”。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各2件。申请各类专利60件以上。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培育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1-2户。抓住国家大力实施深部探矿有利机遇,推动建材、采掘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出率。完善纺织服装、粮食加工等传统产业协作体系,发展集群经济。鼓励汽车零配件企业发展,支持义富集团合作共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扫尾工作,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催生一批民营经济体。支持各乡镇“筑巢引凤”,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出台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双挂钩政策,加大考核力度,力争全年净增贷款投放20亿元左右,新增存款75%用于本县贷款,投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创新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实体经济解决短期资金周转困难。鼓励泰业村镇银行壮大规模。支持县农业银行搬迁。争取交通银行等在我县设立支行。认真抓好助保金贷款发放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保险覆盖面。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

  提升商贸物流业。支持苏宁电器、肯德基、华润苏果、恒辉家居城一期尽早开业,争取商业步行街、浮山生态酒店、宗诚王朝酒店尽快运营,打造一批消费亮点。积极谋划在县城区、老洲、横埠、麒麟等乡镇建设物流基地,打造物流枢纽。依托“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进大型零售商业企业1-2家,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健全物流运输业与建材、采掘业联动机制。鼓励发展家政、中介等社区服务业。

  壮大文化旅游业。抢抓“文化强省”战略机遇,推进“文化育县”深入实施,谋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寸草心》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枞阳文化名片。完成文广影视中心建设。加快博物馆、群艺馆建设。争取浮山摩崖石刻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浮山景区“五一”正式开园,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谋划推进白荡湖、白云岩一体化旅游开发。争取岱鳌山等旅游开发项目签约实施。加强与长三角、皖江城市带精品旅游线路的对接合作,放大旅游产业效应。

  (四)聚力构建宜居宜业城市

  加强规划引领。立足建设县级中等城市,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上码头、汪沟湖、沿河村、环羹脍赛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立足山水特色和人文禀赋,严格审查县城区建筑规划设计和改造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带。加强规划设计监管,确保方案落实到位。完成县规划展示馆建设和布展工程。

  完善功能配套。继续加大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建成县城公路客运中心。完成市场路、向阳路、金坛路、浮山北路建设。新建望龙南路、白云南路、青山北路、蒲洲圩路等道路工程。改造渡江路、湖滨路沿街立面和上码头地区路网。实施“城中村”改造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荷香苑安置小区建设。建设七里头菜市场和城区垃圾中转站。新建公交候车亭48个。继续抓好莲花湖公园、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绿化工程。推进环羹脍赛地区综合开发。整体搬迁县政务服务中心。

  争创文明县城。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通过验收。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创建省级示范物业小区1个、市级优秀小区2个。全面推行县城违法建设“网格化”管理,实行管理重心下移,从源头遏制“三违”现象发生。

  推进集镇发展。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继续实施小城镇建设“枞川杯”竞赛,推进“一隔五化”和综合开发,壮大集镇规模,提升集镇品位。继续抓好“扩权强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工作。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加工等特色产业,壮大乡镇实力,力争新增财政收入7千万元以上乡镇1个、3千万元以上乡镇2个、2千万元以上乡镇2个、1千万元以上乡镇4个。

  (五)致力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5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横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和义津土地治理工程。开展塘坝扩挖、沟渠清淤、小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汤沟河城区段、长河五七圩段、杨市河及白荡湖水系出水口右岸整治和堤防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羹脍赛南堤、罗昌河唐山联圩段堤防加固工程。完成小水库除险加固15座。加强长江干堤和江心洲崩岸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实施义小路雨坛至小缸窑段、白会公路白湖段路面改造。完成农村危桥改造加固21座。抓好农村电网升级后续工程。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扩大农村消费。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继续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力争粮食总产达61.5万吨。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力争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深入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推动麒麟、钱桥等乡镇优质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抓好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申报工作。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开展“农机富民”工程。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整村推进2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1.45万人。培训新型农民4067人。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加强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有机衔接,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建立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保洁制。继续开展合铜、铜安、枞桐路沿途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六)倾力打造生态文明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巩固提升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成果。创建全省“双保工程”先进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开展小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1500亩。深入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切实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继续实施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高层建筑容积率奖励等优惠政策,促进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深入开展工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020户、服务网点10个,太阳能路灯使用率提高20%。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开展环境监管,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实施原县轮窑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周潭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申报实施横埠镇污水处理项目。大力实施八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1.83万亩。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达标工作。加大浮山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水土保持项目2个。治理市级地质灾害点2个。

  (七)全力发展社会事业

  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标扩面,继续实施38项民生工程,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抓好已建成项目的后续管养,使民生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重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平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加强运行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1214套。启动建设县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47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发展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支持县委党校加快建设。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县疾病控制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发展文化事业,加大胡琴书、东乡武术等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建成县科技馆、县体育馆。争创全国科技先进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村为主”和经常性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支持枞阳供电公司创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完成县档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物价、地方志、编制、气象、烟草、海事、盐务、邮政通讯、残疾人、老龄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八)合力加强社会管理

  坚持安全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抓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水陆交通、森林防火、建筑施工、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和校车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粉尘、高毒物品职业危害防治。扎实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创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提升农村火灾处置能力,推进乡镇消防“网格化”管理,实现乡镇专业消防队全覆盖。

  坚持和谐发展。加大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灾害有效应对能力。启用县联合接访中心,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着力解决重大疑难信访事项。认真做好信访三级终结备案制度,确保依法有序上访。进一步健全治安防控网络,深入推进“平安枞阳”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实施“六五”普法教育,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九)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务实型政府。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工作入手,着力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把为市场经济主体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包容企业,理解企业,服务企业,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从严整治岗位服务不尽责、沟通服务不主动等行为。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提升政府工作规范化水平。

  建设效能型政府。县政府带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摆脱繁琐事务,集中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坚持“结果至上”,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倒排时间、倒推任务,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更大力度地治懒治庸治散,确保政令畅通。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协作,严禁推诿扯皮,杜绝矛盾上交,做到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任务快落实、目标快完成,以高效率保证高质量,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县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好县长信箱。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建设清廉型政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支出,压缩一般开支,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把财政评审、签证、询价和项目决算审计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强化项目建设、资源开发、国资转让、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2013年,县政府还将抓好以下实事:1、完成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建成枞阳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3、建设1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4、建设3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5、完成全长23.2公里的县城污水管网三期工程;6、完成老洲至老湾段江堤堤顶公路改造工程;7、开工建设110千伏长安变电所;8、组建县农村商业银行。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原创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