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枞阳保护开发并重着力打造文化浮山

方 千

时间:2013-01-14 12:21:15

  浮山百步云梯吴保国摄

  黄梅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美食节、旅游文化高峰论坛、旅游文化图书首发式、媒体精英团浮山行、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纪念活动先后开展。入冬以来,枞阳浮山景区旅游文化活动持续升温

  黄梅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美食节、旅游文化高峰论坛、旅游文化图书首发式、媒体精英团浮山行、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纪念活动先后开展。入冬以来,枞阳浮山景区旅游文化活动持续升温。去年元旦试开园以来,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亿年火山地质奇观

  继前年央视地理中国《怪洞之谜》播出后,去年6月份,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组再次来到浮山,其专题节目《浮山探秘》通过央视国际频道使浮山首次直面国外观众,向全球观众掀开了这个国家地质公园的“红盖头”: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神奇古火山。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如今的火山地貌———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等。专家认为,浮山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深化过程的天然记录,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标本,其地质构造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一座罕见的“天然火山地质公园”。


  沉淀历史千年文山享盛誉

  “这片呈现龟裂纹的坡地,曾是岩浆漫步,也曾沙场练兵。”在景区导游员小盛的口中,这座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浮山留下了天地造物的痕迹,更留下了记载文明的历史遗踪。

  “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唐代诗人孟郊如此描绘浮山。历朝历代无数名流雅士如约而至,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均来此游览。同时,这里还诞生了明大学士何如宠、清桐城派宗师方苞、刘大、姚鼐等名士。文人墨客吟诗唱游、讲学读书,是历朝历代浮山上的一道别致景色,至今山上留下了上至唐宋、下至民国的483块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文体各异,书法万千。这些诗词、游记、庵堂碑记、题词留名,大者一米见方,小者不及一寸,或铁画银勾,或清瘦严谨,或丰润饱满,或端庄秀丽。

  “浮山秀美挺拔,像一位云鬟高挽的古代女子……”文人墨客在浮山留诗留字,淳朴山民则将对家乡的热爱倾注于代代相传的故事。在浮山上,除了能看见483幅摩崖石刻,还能听到14个民间故事,当地人称之为《浮山的传说》这一民间口头文学己于去年2月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后还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整理其人文遗存。

  重塑品牌保护开发比翼飞

  “在洞口做一扇门,就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好去处,遮风挡雨,冬暖夏凉。 ”很多游客惊奇地发现浮山的无数洞穴,是一个个自然奇观,也是一处处文化遗迹。古人游历至此,在洞穴居住、讲学、颂经、读书、唱戏……俨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当壮美的地质宝藏和大量的文化遗存完好无损地流传至今,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让人居环境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让海内外游子慕名而来,成为新议题。

  据浮山景区初步统计,自去年1月21日试开园以来,景区接纳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浮山风景区详细资料也正式入选即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中国风景名胜区游览手册》(安徽省分册)。浮山旅游开发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造以“中国文山”为核心特色,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为奋斗目标,将浮山景区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