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枞阳农业在转型中实现跨越

时间:2013-01-20 10:54:35

   核心提示:枞阳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坚持“传统农业上档次,特色农业上规模,农业产业化上水平”的发展思路,以“建基地、立龙头、拓市场、强科技、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在转型中不断升级。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粮食产量位居安庆市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建基地塑品牌助推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集中连片、板块推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强势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专业大户建基地、培育“一村一品”、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其中规模化基地面积5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苦荞麦种植面积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8万亩,生猪出栏37万头,家禽年出栏1300万只,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

   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枞阳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兴品牌。如安徽陈瑶湖黄酒有限公司立足陈瑶湖传统糯稻生产优势,开发生产缘酒系列产品,“缘”牌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县已累计获得农业“三品”认证25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3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有机产品基地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市著名商标9个;获省名牌产品6个,枞阳黑猪已列入安徽省地方畜禽保护品种名录,枞阳媒鸭已列入国家品种资源志。2012年,我县组织8家龙头企业参加合肥农展会,横埠食品工业园项目在合肥农展会上正式签约,总投资8亿元。同时,组织3家龙头企业参加了上海农展会。

  抓规划促流转特色农业显活力

   为改变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枞阳县大力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枞阳县农业产业化623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和《枞阳县行色农业板块经济发展规划》。

   通过抓示范片、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养殖,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在陈瑶湖、麒麟等乡镇建优质水稻示范片6万亩;在县服装工业园多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立棉花种植基地5万亩,棉农户均增收600元;在麒麟、官埠桥、会宫、雨坛、汤沟、枞阳等乡镇建立2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其中省级示范小区3家,市级示范小区2家,基本形成了畜禽产业带;在陈瑶湖镇高桥村、横埠镇联丰村等建立800亩龙虾标准化养殖基地;在白荡湖建立了近万亩大闸蟹标准化养殖基地。

   目前,全县耕地面积80万亩,县内流转面积21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规模和成效在全省位居前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江淮新农事》专题进行全面报道。

   在全县粮食加工企业中,三分之一是由大户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陈瑶湖镇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特色板块经济凸现,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糯稻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成为浙江绍兴等地黄酒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重转型搭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2005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建设等,同时出台《枞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奖项安排的意见》,激发农业产业化主体活力。

   通过不断加快创新步伐,重点实施国家有关部委、省“861”行动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县政府还通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品牌,通过实施“主品牌+系列品牌”引导同类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如绿油油禽蛋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的禽蛋系列产品获得绿色认证后,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 朱文格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