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全面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多方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30人,占全年任务的103.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78人,占全年任务的116.8%,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5人,占全年任务的104.8%,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426人,占全年任务的10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信息管理动态化
“我能从事这份工作,多亏了县就业局的帮扶。”在县城从事鲜花销售的方小琴女士坦言道。
在县就业部门的大力帮助下,通过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免费服务,去年像方女士一样实现再就业的困难人员不胜枚举。
县就业管理部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以乡镇、社区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安徽省就业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对就业困难人员做到“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并实行动态管理。
为夯实社区平台基础,去年,在原有14个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就业帮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工作任务重的社区增配了1-2名专管员。就业帮扶工作实现了县、乡两级政府二级管理,县、乡、社区三级网络三级服务的促进就业和帮扶就业工作体系,使帮扶对象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帮扶对象人员就业困难原因、就业意向、准备对其采取何种帮扶措施等基本情况台账,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在帮扶过程中,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上门走访,了解就业愿望、求职意向、培训需求、生活状况等,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直至他们实现稳定就业为止。
跟踪帮扶制度化
在加强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我县针对不同就业困难群体,围绕用人单位吸纳、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帮扶就业。首先是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结合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活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定向招聘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凡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去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业333人。其次是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由县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00万元的资金,对具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初始创业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期限二年以内,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全额给予贴息。去年通过此种方式共帮扶实现就业创业65人。再次是引导促进灵活就业。帮扶对象以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并申报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就业补助。最后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我县托底安置到社区从事保安、保洁、保绿、专管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对经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县里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去年,通过此种方式帮扶实现就业37人。
用工服务常态化
随着我县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县内新增落户企业不断增加,用工需求量快速增长,部分企业出现了缺工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县就业部门积极主动深入到园区内各企业,对其缺工情况摸排登记,利用卡片、手机短信、年画、网络、电视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岗位信——通过举办招聘会的形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2012年春节期间共举办三场大型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近2万个。对于用工量大的重点企业如千仞岗服饰有限公司,则采取直接帮助企业招工的方式提供服务。
积极开展赴外地进行劳务对接活动,去年成功开展与固镇的劳动对接和招聘,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我县始终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在整个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和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印制和发放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览表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稳定就业。同时,积极筹建大学生创业园,不断完善帮扶大学生创业的载体。
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工作平台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的就业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规模,巩固已有的3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成果,引导返乡农民集中到园区创业,发挥示范效应,以创业促进就业。 朱文格胡永安张卫民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