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来县农委坚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规范培训流程,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培训监管和资金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截至6月底已累计开班培训学员6108人,其中阳光工程1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5888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3.4%。
会宫镇安凤村朱长龙全家5口人,过去一家收入主要来源于4亩责任田和日杂小店,他家责任田因缺乏科学技术,荒种荒收,产量和效益低下,日杂小店也不太景气,全年家庭总收入不足2万元,艰难地维持两孩子上学费用及一家生计。2012年始朱长龙先后参加了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等新型农民培训,他勤奋好学,边学边干,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咨询专家。通过培训,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农业科学知识,视野宽了,见识广了,大胆承包了耕地165亩,并在培训老师指导下,调整种植结构,改旱田为水田,从事水稻种植,并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又在培训老师指导下,他系统总结归纳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心得体会,撰写了近万字的《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之我见》,村民们纷纷来店取经请教,他家日杂小店成为了培训第二课堂,也因此聚足了人气,生意也兴旺了不少。近几年他的家庭总收入直线攀升。2012年家庭总收入达13万元,2013年家庭总收入有望突破15万元。
参加培训,学以致用,朱长龙承包田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大幅度提高,日杂小店收入也翻番,他成为了当地致富名人。新型农民培训为他铺设了致富路,他现在逢人便讲,新型农民培训真是一项惠民致富工程。
雨坛乡合响村村民吴翠平长年在外经商,积累了一些资金。2009年他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兴办一座标准化养猪场,在养殖技术一无所知、创业前景很迷惘的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农广校举办农民创业和畜牧专业技术培训班,在畜牧专家和创业指导老师的跟踪服务下,养殖规模日益壮大,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企业发展势头也蒸蒸日上。去年为发展生态养殖,他大胆尝试枞阳黑猪上山生态放养,一举获得成功。企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周边16名农民就业难题,为附近200多农民提供优质猪苗和养殖技术,实现“一人创业,致富一方”。
他们只是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个个代表。他们通过职业技能和农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也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也必将发展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王宜将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