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枞阳各地扎实开展防汛救灾和生产自救

时间:2013-07-15 08:35:36

  横埠科学救灾保农收

   7月5日至7日,横埠镇连续强降大暴雨,已造成52个大小圩口严重内涝,128处圩堤不同程度滑坡,45处排灌设施受损,33750亩水稻受灾,山水村王家桥村民组由于山洪造成31户农户家庭水淹,及时转移安置141人。面对肆虐的洪水,横埠镇党委政府全力以赴,科学应对,尤其在洪水退后,积极开展科技施救,硧保大灾之年粮食减产村民不减收。

   科学指导,因田施救。由镇政府牵头,镇农技站技术人员为主,科技救灾指导组,活跃在被洪水侵害过的圩田内,当面、手把手,向村民讲解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如何防治病虫害,针对不同灾情,采取不同施救措施。在少丰圩,农技站长郑杰,对刚被洪水浸泡的秧苗,要求种田大户把盖在秧苗上的青苔捞掉,保证秧苗生长不受影响,同时要补追一次速效肥料,每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5公斤,以促进幼穗分化,壮杆大穗,抽穗后再进行1~2次根外喷施叶面肥等,施肥上宜采取前期重追肥,中期控制用肥,后期补粒肥的办法。对水稻受涝后,植株抗逆性减弱,加重病害的发生,尤其是纹枯病、稻瘟病和根腐病等极易暴发流行,大家要密切注意,发现发病田块应及时用药控制,要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对水退的稻田,要建立浅水层,分蘖期采用浅水灌溉,中期宜分次晒田,后期间歇灌溉,以有效防止倒伏。

   责任到田,落实到位。为强化责任,避免一些人重防汛,轻救灾,该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实行科干包圩口,一般镇干部和村干部包田块的救灾服务模式,采取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干部动员组织抓落实,力求做到大灾之年村民收入不减。 (王彬)


  陈瑶湖小农水治理见成效

  7月9日,在陈瑶湖镇,笔者一行见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在徐岔圩、后河圩等地,排灌站的水泵轰鸣排水,但还有许多田块的秧苗依然泡在内涝积水里。而在万亩花园圩,只有少数地块的秧苗依稀裹着泥迹,带着刚刚出涝的印记,整个圩内满眼青绿,积水早已排净,一些农民正顶着炎炎烈日在圩内加强灾后田管,减少损失。

   为探究竟,我们走到田间地头,正在花园圩劳作的花园村农民凌木林放下手中的化肥,向我们介绍说,他今年通过流转在花园圩种植了120多亩太湖糯, 5日傍晚到7日清晨连降暴雨达240多毫米,他的水稻被泡在洪水里有20多公分深,只剩一点秧尖尖。凌木林担心死了,他知道,秧苗要是在这样的高温洪水里浸上两三天,能不能存活,就难说了。但他的担心很快就过去了,8日早晨他到田里一看,洪水早已排出。“现在秧苗较弱,施点肥‘补一补’,问题不大。”凌木林自信地说。

   在花园圩,我们还遇到了水圩村农民谢二友,他和别人合伙在花园圩流转了500多亩耕地,由于地势最低,秧苗浸泡的时间略长一些,但目前也已排出,他雇了几名妇女在田里忙着清沟沥水和拔草,他说:“灾后田管只要做到位,损失就能降到最低。”

   凌木林和谢二友不约而同地向我们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年的内涝要是撂在往年,没有三、五天是排不出的,现在的花园圩排灌能力强多了。

   同行的陈瑶湖镇一位负责人解释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花园圩内沟渠淤塞严重,加上地势南高北低,排灌沟渠上无节制闸,至使遇洪水北片涝,遇干旱南片旱,排灌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项目区的农业发展。前两年,中央财政投资1500多万元,实施了小农水治理重点县项目花园圩工程,圩内道路平整了、沟渠畅通了、基站扩容了,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这位负责人说,小农水项目对今年的花园圩排涝很给力,前几天突降暴雨后,镇村及时安排圩内所有排灌站24小时不间断开机排涝,暴雨过后只过去一、两天,原来白茫茫一片的内涝便被排干净了。而镇内有很多圩口,水利设施还在吃老本,尽管日夜抢排,但受的损失无疑要比花园圩大多了。 (周巨龙)


  老洲防汛救灾措施实

   7月5至7日的连续强降雨,给老洲镇造成重大损失。防汛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针对新一轮强降雨雨量大、雨势猛、雨情间断性强的特点,该镇出台多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该镇要求各村及时制定做好应急预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明确分段分工责任人。要求各镇属圩口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合理进行预排、自排和机排的调度,有效减轻排涝压力和降低损失。要求各村迅速组织人员,对危房和低洼地的居民进行安置转移,确保人员无伤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村、各镇属圩口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工作记录,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实行不定期查岗,从严处理脱岗人员,并将查岗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林汉生周新)


  周潭多举措降低灾后损失

   7月8日,记者来到周潭镇,在施湾村看到一片数百亩的农田处于汪洋之中。正在排涝的村民周巨平告诉记者,他今年在这里承包了180亩稻田,粗略估计被淹150亩,损失惨重,目前在镇村两级干部的组织下进行生产自救,不等不靠,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彭桥村,记者看到有十数间房屋整体倒塌,碎瓦断壁,令人触目惊心。彭桥村新义组的董新来对记者说,幸亏前天镇村干部及时上门劝导撤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董新来的房屋在这次强降水中全部倒塌,目前董新来全家已被镇政府妥善安置。

   据周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受7月5至6日高度集中的强降水影响,造成特大洪涝灾害,涉及全镇11个村,其中的施湾、澄英两个村最为严重。全镇受灾人口达2.1万人,转移安置群众125人,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受灾面积675公顷,冲淹耕地142公顷,倒塌房屋11户26间,损坏民房154间,冲毁桥梁2座、水毁大、小拦水坝5座,冲毁堤埂200余米,水毁公路200多米,基础和公益设施破坏严重,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思想情绪还算稳定。初步估计这次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达1520多万元。

   该镇有关领导告诉记者,全镇将进一步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加快推进水毁工程抢修,备足备齐防汛抗灾物资,确保安全度过汛期;加强疫情防范,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坚决杜绝灾区传染病和疫情发生;加快倒塌房屋重建和受损楼房修缮,抓紧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强化政策补助和保障,全力组织和支持受灾群众加快恢复生产生活;大力强化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防汛防灾能力;加大灾后重建资金筹措力度,广泛深入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救灾资金物资的有效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蒋骁飞)


  会宫镇有序开展生产自救

  会宫镇在扎实做好防汛排涝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会宫镇位于白荡湖流域,共有大小圩口26个,且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防汛工作量大、任务重。7月5日晚,该镇降雨量达200多毫米,水库、山塘暴涨,圩口内涝严重。雨情汛情险情就是命令。该镇全体机关干部迅速出动,冒雨进驻各自防汛责任圩、库、塘,先后排除多处险情。

   该镇成立了防汛指挥部,明确各圩口及水库防汛责任人。当白荡湖水位超过设防水位后,镇防汛指挥工作立即前移,各圩口立即搭建帐篷,安排人员24小时巡逻,镇、村干部吃住在圩堤。

   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由镇民政办牵头,组织村干部对散居五保户、敬老院、低保危房户、切坡建房户、地质灾害隐患点住户进行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7月5日至7日全镇共转移五保户6户、地质灾害点居民3户、倒房户37户,且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安排专人值班。全镇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

   由于汛前镇政府组织水利站和供电所对各圩口机站进行了全面维修和调试,保证了汛期开足排涝机械,各圩口全天候排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强降雨造成内涝带来的损失。

  大灾面前,该镇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一是保生活。恢复群众的正常生活,让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时治,无疫情发生。二是保基础设施。疏通道路交通,修复水毁农田,并对倒房重建、病险塘堰水渠修复安排了具体的工作期限,尽最快速度恢复群众生产生活。三是保生产。及时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抢种、改种、补种。目前,该镇镇村干部一边倒,顶着烈日,奋战在圩口、田头和村组帮助恢复生产。 (吴二进董年发)


  金社雨中传递正能量

  7月5日下午至6日23时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全省最大的降雨量344毫米就出现在金社乡高庙山水文监测站,百年一遇的大雨导致该乡受灾尤其严重,受灾人口35000人,损坏房户98户305间,2.08万亩水稻全部浸泡在洪水中……面对罕见的雨情、水情、灾情,该乡干群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之歌。

   金社乡是一个农业大乡,也是一个水利大乡,境内千亩以上的重点圩口就有9个。一直以来,金社乡党委政府在汛前就未雨绸缪,提前部署落实各项防汛措施。5月初,该乡就召开了防汛专题会议,明确了各水利工程驻点负责人。会后,完成了对全乡各重点圩口和小(二)型水库的汛前检查工作,乡村两级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成立了防汛抢险预备队。

   7月4日下午,县委副书记、白荡湖流域指挥长姜奎堂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白荡湖一带检查防汛工作,当时各圩口水位还很低,又是艳阳高照,指挥长却一声令下,豸岭圩机站立即开机排水。提前一天排水的果断决策减轻了后来突发的灾情。

   7月6日晚,大雨倾盆而下,过大的雨量使该乡的陈河圩出现了极大的险情,圩堤被洪水冲出一个漏洞,如果不及时围堵,连续的大雨、无情的洪水极有可能冲垮圩堤,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现场的70多名干群毫不退缩,奋力抢险,及时用沙袋堵住漏洞,确保了圩口的安全。在险情面前,大家的心都紧紧的扣在一起,金旺厨具的总经理丁旺盛的家离陈河圩很近,他不仅一直冲在抗洪的第一线,还无偿提供大量的抢险物资;还有很多人把鞋袜脱下来放在一边,赤膊上阵,不是战斗胜似战斗。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工作的第一要务。7月6日晚,降雨量持续增大,各圩口的降雨量都超过了即时排涝能力。就在干群奋力抢险的时候,有一村民却要冒险去抢出他前两天堆放在圩内的200袋化肥。面对执拗的村民,乡驻村干部坚决劝告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该村民放弃了这一念头,投身抢险之中。6日晚23时半,在桃山村部到白岭水库的路上出现了山体滑坡,当时该乡主要负责人正在白岭水库查看水情,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设置警示牌,禁止车辆、行人通行,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对灾情所致的全倒户15户30多人就近进行了妥善安置。在大灾面前,该乡树立抗大汛、救大灾意识,广大干群坚守岗位、奋力抢险,确保了全乡各圩口和库(塘)坝无一溃破,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8日,天终于放晴了,全乡上下毫不懈怠,积极投身到灾后自救工作当中。乡民政、农业、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一线,逐圩逐田查看,做好查灾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准确。为尽量减少洪水对在田农作物的影响,各圩口排灌站所有机械开足马力,高负荷运行,昼夜抢排;并安排乡农技站专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尽量将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对绝收的部分,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目前,全乡各圩口排涝电机全部正常运行,累计达1390KW;种粮大户自筹资金,购买了各类排涝机组,计21台套408匹马力;动用12台挖掘机修复了97处毁塥堰和过水涵。

  (吴志敏黄媛媛高春英)


  汤沟强化防汛责任制落实

  尽管强降雨已暂停,但湖水位和江水位都呈上涨之势,为消除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汤沟镇细化各项工作部署和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上级防指命令后,该镇防汛指挥部下设的7个指挥所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切实落实各项防汛措施。该镇及时成立应急抢险民兵分队和防汛抢险小分队,随时待命。

  由于该镇地势平坦,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防范的重点是内涝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和城镇村庄被淹,因此开足马力抢排涝水是关键。镇水利站和各排灌站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确保机械安全运行和河道水流畅通,同时供电部门对线路及时排查、维护更新设备、清除树障等保障防汛供电安全。

  以镇防汛指挥部下发到各村(社区)的村级防汛分工负责人一览表和村级防汛物资筹备一览表为依据,明确各圩口、涵闸、排站的分工负责人和职责,确保按定额、保质量地落实防汛物资实物储备和管理工作。

  镇防汛指挥部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对重点圩堤、塘口等工程实施安全巡查,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工情,认真做好值班和工程巡查及维护记录。 (吴继华)


  麒麟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

  7月5日6日,麒麟镇呈现暴雨红色预警,为严防此次强降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防汛抢险工作中,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党员率先垂范,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发挥预防作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险情以及受灾情况。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随时待命,及时向群众发布防洪防汛信息,告知灾害隐患点,协助群众做好农作物的排水和种养殖业的转移工作,提高群众预防洪涝灾害的能力。二是发挥维稳作用。发动党员干部深入责任区对重点隐患区域、危房户、五保户实行分片包干,妥善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发挥攻坚作用。调集镇防汛抢险应急队实行24小时在岗,随时待命。

   强化责任落实,明确两类职责。一是明确党员职责。按照防汛工作部署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要求,各村党组织采取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即时承诺等形式实行“全天候”备战。将防汛区实行分段划片,由各支防汛队伍分片负责各项工作,动员党员战斗在防汛抗灾一线,做到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关心、关怀;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确保水库大坝等防洪工程安全,确保交通、电力、通信、饮水等四通,确保不发生因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件。梅花村、泊塘村党员应急分队人员逐一到水库、圩口查看防灾情况,在易淹、内涝、滑坡、渗漏等灾害易发的圩田、水库,两村党员应急分队人员迅速投入到排涝抢险现场,帮助易淹内涝的团结圩、谷丰圩村民排涝抢收。二是明确考评职责。将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及维稳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对党组织和党员考评的重要依据。 (姚自强)


  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快速查勘

   7月5日-7日的强降水,致使我县农作物遭受大面积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按照县防指和上级公司部署,积极应对,从7日上午起,成立5个查勘小组,分赴全县各地受灾现场进行查勘,进一步摸清灾情,安抚受灾农户。

   据了解,枞阳支公司将严格按照保险条款,在洪水退去后,及时核定农户损失,并及时将赔款打卡发放,以帮助受灾农户及时恢复灾后生产。 (文歌)


  县公路局抢险保畅通

  7月5日至6日的连续强暴雨,造成了公路两侧严重滑坡,枞阳公路局主动出击,奋力抢险,确保所管养的全县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

  枞阳县公路基础差、底子薄,抗灾弱,入汛以来的多次强降雨、特别是5日至6日的持续暴雨给全县国省干线公路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雨势和险情就是命令,枞阳公路局针对汛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一是成立组织。成立了以局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制定了局机关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和公路防汛抢险指挥的有力运行。二是制定预案。5月初,该局就制定了《枞阳公路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应对强降雨给公路带来的破坏和科学抢险救灾机制。三是取消双休。为保证汛期公路畅通,该局规定恶劣天气环境下全局一律取消双休日休息,实行全天候的巡查和值班制。7月5日至6日的,该局主要领导和工养、路政和养护人员全力工作在公路一线抢险救灾。

   据该局7月7日统计,5日至6日的大暴雨给全县干线公路造成省道合铜公路(S103)、铜安公路(S320)、白会路(S425)路面水毁和路堑滑坡及塌方等20多处,损坏公路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共用抢通修复材料12785立方米,保证了公路安全畅通。 (齐应发黄言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