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肆虐皖江大地。截至8月16日,安庆市高温日数已经达到了35天,远远高于历史平均高温天数。而38℃以上的高温,已经持续了8天,超出了安庆市的气象历史记录。8月10日,安庆市最高气温出现在了枞阳县,达到39.9℃,此后这个数字一次次被刷新,气温之高超出人们想象,但在枞阳海螺公司,却无处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公司各专业、各岗位员工以满腔的热忱、顽强的斗志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意志和汗水诠释着自己对海螺事业的热爱和对公司的承诺,而“团结、创新、敬业、奉献”则是他们永恒不朽的精神支柱!


为现场送去“清凉”
架子工:不放过一颗螺丝的检查,只为高空作业时的安全
尽管才上午10点多,但万里晴空中的烈日已经将大地炙烤得热浪滚滚,万吨线的余热器上,架子班班长钱学文和他的同事正专心致志地搭设脚手架,他们动作娴熟,协调一致,配合密切,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
“师傅,天气这么热,下来歇一会啊!”笔者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样子说道。
“现在才不到11点,太阳还不是很紧,12点前是干活的最佳时机,我们要抓紧,等到12点之后,就不能施工了,公司要求我们避开正午时间作业,就是为我们现场员工考虑,我们更要赶在其它时间把事情做好。”钱学文说着,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
搭好脚手架,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高空作业项目,有时几个小时的搭建,也许只为了几分钟的作业,在长期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架子工们的技术动作已娴熟得几近完美,但即便如此,每一次任务来临,他们仍一如既往不放过一个环节甚至一颗螺丝的点检,一次又一次的坚固,为的就是要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

不放过一颗螺丝的检查
铲料工:清理碎料,一遍,一遍,又一遍
下午三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斜拉链的运行区,一名工人正“全副武装”,将散落在地上的料子铲到推车上,运送到集中地,又再装满,再送走,这样孜孜不倦地清理着碎料,一遍,一遍,又一遍,仿佛外界的高温和他自己身上的汗水都与他无关。看着现场兄弟正在忙碌的认真劲儿,笔者没忍心去打搅他,带着崇高的敬意离开了斜拉链运行区。

专心致志
从运行区走出,正赶上几位工人师傅在搬矿泉水等饮料,见笔者走近,其中一名工人兄弟递上一矿泉水,“这么热的天,你也歇会”。笔者接过来“咕咚”了几口。这时候,又一个工人兄弟从身边一个箱子里取出一瓶盐汽水,“来瓶这个吧,这是上午公司领导来一线慰问送清凉发的,喝起来可爽了!”笔者想要推辞,工人兄弟见状忙说道:“这是公司为做好防暑降温专门为一线员工配发,你就也感受感受公司的人文关怀吧。”

将人文关怀传递到每个员工手中
多么质朴的真情流露,在与他们的交流当中,你会禁不住被那种积极乐观和面对困难时坦然无畏的姿态所感染,平日里所有对生活的埋怨和对人生的叹息都会烟消云散。
后勤厨师:想想现场的兄弟,我们就不觉得热了
下午17点,对露天作业的人们来说,热浪也许已经没有正午时来得那么汹涌,但对那些正在为大家准备晚餐的厨师们来讲,这个时间段却是最难熬的。当走进食堂操作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蒸笼”,什么是挥汗如雨,而食堂操作间当班师傅们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那忘我的工作劲头,如果不是清楚地看到他们脸庞正流淌着的汗珠,你会以为这里的炎热只是自己的错觉。

挥汗如雨
17点45分,就要到开饭时间了,员工晚餐已准备就绪,笔者来到正在清理卫生的副厨师长慈国芳身边,“慈师傅,你的衣服都湿透了,赶紧歇会吧!”
慈师傅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道:“这算什么?现场工作的兄弟都能顶得住,我们还能叫苦啊?想想他们,我们就不觉得热了……”
老慈今年54岁,自2005年2月份进入公司就在职工食堂工作,一干就是8年多。公司包括宾馆共有4个餐厅食堂,老慈所在的是厂区职工食堂,无论寒暑秋冬,老慈总是带领其他3名厨师负责为每天在厂区食堂就餐的300余名员工准备饭菜。尽管今年夏季的天气极端,食堂操作间异常闷热,但他们一旦工作起来,仿佛就忘记了炎热,全神贯注于自身工作。
笔者看到正在送菜的小吴师傅浑身早被汗水湿透,上前提醒他小心中暑,他擦了一把汗,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说道:“放心吧,这个公司早就想到了,专门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发了防暑降温药品,并要求大家时刻随身携带呢。”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高温中的枞阳海螺,无论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现场工人,还是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后勤人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大家的共同努下,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了,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完成了,一个个制约设备运行的瓶颈难题被攻关了,每个过程都值得我们回味和骄傲!战高温、斗酷暑,顽强的海螺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彰显着不怕苦累、敢与天斗的豪情与壮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展风采。(文/图 李全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