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县确定了30个中心村作为美好乡村首批中心村进行建设(其中7个为重点示范村),同时启动2条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沿浮山风景区和铜安路沿线)。这30个中心村涉及总户数12000户,人口45000人。1-10月份,全县30个中心村共修建村庄道路60公里,清理沟渠42公里,新建污水管道2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5座,新增公共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粉刷房屋立面3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7万平方米。
为扎实有效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我县制定了2013年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奖补办法,实行四种奖补制对中心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建设补助制、达标奖补制、评比奖补制和全额奖补制)。同时积极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据统计,每个中心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平均达到80万元,有的中心村达到近300万元。
在督查扶持上,我县及时出台了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和督查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县直各单位共提供帮扶资金达500余万元。县美好办和6个工作指导组每周深入重点示范村开展督查协调不少于一次,每月深入一般中心村开展督查至少一次,督促各中心村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为加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力度,科学编制了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3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2014年中心村选点工作已全面启动。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夯实底气。一是积极筹措各级财政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省下拨我县专项资金1813万元,县财政专项奖补资金1500万元。二是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出台了实施意见,今年共整合项目资金1.08亿元。三是发动社会资金参与,采取乡镇补贴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单位和企业共建一点、村内能人赞助一点等办法多点筹措。据统计,截至9月末,全县共筹集社会资金2300余万元。
注重产业培育发展,强化支撑。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鼓励和创新各类经营体系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全县家庭农场已发展到32家,其中在首批中心村的有8家。各中心村2013年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已上报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迅速。各地正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突出重点示范村建设,确保达标。按照省市要求,重点推进7个重点示范村建设。目前,重点示范村已完成投入2000余万元,“三清四拆”等工作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结束,正进入完善提升阶段,示范村文明创建积极开展,文化墙建设基本完成,星级文明户评选有序推进。
突出难点推进示范带建设,争取早见成效。我县两条示范带涉及县内三条交通主干道,总长110多公里。出台了《关于推进美好乡村两条示范带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建设时段等。
建立建管长效机制,沿路各乡镇均建立了一支经常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同时,在充分调研认证的基础上,将美好乡村与文化旅游充分融合,规划了三条美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分别是浮山文化生态游、大山陈瑶湖田园观光游、岱鳌渔乡风情休闲游。 县美好办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