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义津镇地处枞阳县西北部中心,区域面积107.69平方公里,距县城30公里,枞桐路过境线长11公里。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601个自然村庄,13092户,5.5万人。
2013年全县首批中心村庄建设点中,义津镇有两个,分别是朱公村梅庄中心村庄和高升村高庄中心村庄,其中朱公村梅庄中心村庄是市领导联系的的重点示范村庄。朱公村同时还是2013年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他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署,紧紧围绕“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的建设标准,突出强调以产业强村,生态立村,以保护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为重点的建设思路,早规划、早行动、早安排,力争早日见效。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村建设成效显著,省、市、县领导多次来义津视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枞阳版的美好乡村”。周边县、区及县内兄弟乡镇和村也纷纷来义津镇观摩,交流美好乡村建设经验。这极大鼓舞了义津镇全镇上下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有力推动了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成效
目前,两个中心村庄已基本完成“三清、四拆”、道路硬化、水塘整治、部分绿化等工作。
朱公梅庄中心村:
1、清理杂树、杂物、淤泥各类垃圾1500车次,理清庄基近350亩。
2、拆除危房、废弃的厕所、禽畜圈所30余间1000平方米,拆除破旧围墙150米。
3、庄内道路系统改造升级,已辅设主、次干路砂石路基3500米,正组织硬化。
4、改造庄内排水系统:硬化排水沟渠、涵管1000米。
5、整理各类活动场所、健身广场3处1000平方米。
6、清理整治池塘3口。
7、新建各类围墙、文化墙200米。
8、危房改造2户、卫生改厕40户、沼气池2户。
9、公共厕所、垃圾站及各类公共设施正在设计建设中。
截止目前为止,该中心村庄已投入15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6万元。
高升高庄中心村:
1、清理杂树、杂物、淤泥各类垃圾1400车次,理清庄基近350亩。
2、拆除危房、废弃的厕所、禽畜圈所40余间1200平方米,拆除破旧围墙150米。
3、庄内道路系统改造升级,已辅设主、次干路砂石路基3000米,正组织硬化。
4、改造庄内排水系统:硬化排水沟渠、涵管1200米。
5、整理各类活动场所、健身广场3处1000平方米。
6、清理整治池塘2口。
7、新建各类围墙、文化墙300米。
8、危房改造3户、卫生改厕20户。
9、公共厕所、垃圾站及各类公共设施正在设计建设中。
截止目前为止,该中心村庄已投入14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6万元。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义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整合国土、城建、水利、林业、电力、电信、环卫各部门人力资源,组建专门工作组,一点一科干,带队包保,驻村作业,全程指导,采取5+2、白+黑工作法,连续推进、不见成效,决不收兵。明确村党总支书记是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高标准推选村庄建设理事会,宣传发动群众。形成“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义津镇美好乡村建设根据“11+4”建设标准要求,坚持以村庄建设为基础,结合集镇建设、社区建设和枞桐公路沿线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规划中,充分尊重自然,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势引导,因村而异,分类指导,建设中体现差异化、多元化。不追求洋气和阔气,不搞整村集聚,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体现“土洋结合、雅俗共赏”的效果。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思维,致力于环境、产业和人文相互支撑,第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连接,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美丽,全镇发展。
(三)项目推动,产业支撑。我们始终把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落实当作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工程来抓。以项目建设来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以项目落实来调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以项目实施效果来检验镇村干部的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了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绿色长廊项目,巾帼创业园项目,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危房改造项目、沼气项目、改水改厕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项目,美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项目资金和财政补贴,群众的投资投劳也很有限,关键在于培育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于产业支撑。家国牧业、万兴建材、鸿鑫服饰、顺兴米业等企业先后落户朱公功能区。仅鸿鑫服饰公司一家今年即可完成税收300万元,朱公村集体经济由此可增收10余万元,200多村民就近就业。祥盛建材公司今年也可为高升村带来2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
(四)完善机制、加强管护。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转运站,镇市容环卫管理所把主要道路沿线和建成的村庄纳入保洁和清运范围。庄内聘请一名保洁员,日常养护。购置200个小垃圾桶,发放给农户,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户集、镇收、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机制。二是加大农户庭院治理力度,建设“美好乡村”农民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我们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验收达标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加以激励。
四、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资金不足。我们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产业支撑作用,加强美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二是要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三是镇村配套;四是群众和社会集资;五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二)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一是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做好模范,三是对主动拆除有碍瞻观各类建筑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提高积极性。
虽然我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先进乡镇相比,也还有待提高。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凝心聚力,一定能把义津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