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笔者一行乘坐渡船来到位于江心洲的长沙乡,顿感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而映入眼帘的一排排高大意杨和一望无际的青绿菜苗,让人顿生倦鸟归巢般的迷恋。一波江水隔开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饱览江洲景色,体验乡村野趣,身心感到无比闲适快慰。
长沙乡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环境保护与美好乡村建设齐抓,紧紧扭住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乡村这个牛鼻子,举全乡之力投入到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5月,长沙乡进入由省环保厅命名的第七批省级生态乡镇名单。
乡村同创 合力推进
强化领导,强势推进。乡党委、政府将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生态乡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全乡争创省级生态乡动员大会和多次专题会,安排部署生态乡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村、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和专门机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乡政府与各村及相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层层工作责任制,乡党委定期听取生态乡创建工作汇报,乡人大、政协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视察、调研,乡创建工作督查组不定期跟踪监督。
单位联动,合力推进。充分调动各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乡环卫、项目管理等部门负责加强环境保护、改水改厕等项目的申报、衔接;农技站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依法打击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不法行为,加强沼气池建设、节能设施项目申报、衔接;林业站加大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林木资源违法行为,加强林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申报、衔接;水利站强化水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等破坏水生物行为,加强供排水、安全饮水、崩岸治理等项目申报、衔接;乡创建办、派出所等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严查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全乡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齐动、乡村同创、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长沙乡美在生态,发展的重点也在生态。该乡党委书记刘科本说:“生态是长沙乡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品牌。因此,生态立乡、生态富乡、生态强乡是长沙乡始终秉持的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要求,该乡把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生态农业的重点,扩大优质棉、良种油种植面积,带动全乡有机农业发展,控制农用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提高农产品的合格率。加大对养殖场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圈、沼、菜(鱼)”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全乡使用沼气用户超过百户,涌现了2户家庭农场和一批养殖大户,如该乡村民陈小龙年饲养波尔山羊400余头,村民王九大年养殖土鸡15000只。由于江心洲水美草肥,肉质极佳,外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现场采购,供不应求。长沙乡目前有可利用外滩面积10000多亩,养殖空间巨大。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众多从事生态农业的客商前来考察、洽谈。2012年8月,经过多方磨合,长沙乡引进铜陵久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来投资,乡政府通过一家一户做工作,将流转后的1500亩田地租赁给该公司,租赁期20年,当年承包金380元/亩,考虑到物价因素,以后每5年调整一次,但不得低于第一个5年租金。长沙乡乡长方习平、分管副乡长黄乾说:“当地老百姓对这个租价较为满意,因为对于人口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江心洲来说,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流转还是第一次,这样做既集约节约利用了土地,也有利于留守群众腾出精力在自己的其它地块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了出租方和承租方双赢。”
公司法定代表人胡龙久说:“江心洲肥沃的土壤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当年公司种植的西瓜总产量达81.6吨,饲料玉米总产量达12万吨,效益可观。”
源头控制 保护生态
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大兴林业,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立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江滩、乡村公路沿线、沟渠两岸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坚持限额采伐制度,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划定禁垦区、禁伐区,严格保护林业资源。优良的林网结构吸引了40多种鸟类来此栖息,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达20%,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平方米。
突出环境整治,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严格招商项目环境准入,将主要污染物作为项目引进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在污水处理上,一是通过实施“改水改厕”,实现了各村村部、集镇周边各单位无旱厕;二是鼓励建沼气池,使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利用。
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标准,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对机关、学校、企业、摊点、住户一律落实自搞门前卫生,自育门前花木,自护门前设施,自管门前秩序的管护责任制。制定居民环境卫生保洁规章,禁止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乱倒垃圾,不得乱堆柴草破坏环境卫生。同时,抓好重点村庄院落的环境综合治理,以此带动生态乡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朱文格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