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县农委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基地、立龙头、拓市场、强科技、创品牌”为主攻方向,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坚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改变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诸多问题,我县先后出台了《枞阳县大力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枞阳县农业产业化623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枞阳县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
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化,着力打造农业特色板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在陈瑶湖镇,小小稻米串起一条致富链。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龙涛集团的前身是17年前农民汪朝龙创办的小作坊。经过两次搬迁扩建,企业已投资过亿元,成为安庆市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汪朝龙说,仅大米加工这一块,一年加工300天左右,每天有150—200多吨优质糯米销往浙江、合肥等地,成为浙江绍兴酒和一些外资食品企业的重要原料,与他合作的瑶湖米业生产的糯米则销往茅台酒厂和上海一些大型食品企业。今年他又投资3000万元兴建年产1.5万吨的水磨糯米粉即将投产。现在,加工形成的稻壳全部用来替代煤炭作为烘干机的燃料,一年能节省三、四十万元,还减少了污染,这一做法已在全镇普遍推广。在全县粮食加工企业中,三分之一是由大户逐渐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特色板块经济的优化升级。陈瑶湖镇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特色板块经济凸现,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糯稻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产业链条由原粮烘干、精米加工向酿酒、保鲜米粉和皮糠再利用延伸,涌现出安徽陈瑶湖黄酒有限公司、枞阳县花园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枞阳县瑶湖米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政策扶持,激发产业化经营主体活力。我县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2005年至2012年,县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年县政府又安排了30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效开展,激发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活力。一是龙头企业规模档次全面提升。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立足各地特色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枞阳县禽业有限公司依托官埠桥镇传统水禽养殖优势,发展禽蛋加工,打造出“白荡湖”牌禽蛋系列产品。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6个,拥有会员9260余人,发展农民经纪人3500余人,带动农户5万余户,年创产值5.5亿元。三是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力度加大,一大批如麒麟仔猪交易市场、麒麟新安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产销两旺,会宫苗禽交易市场正在兴起。
据统计,全县围绕粮食、棉花、生猪、家禽、水产品、苗木花卉六大主导农产品,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500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2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210个、其它类型164个,固定资产总值24亿元。全县已累计获得农业“三品”认证2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4个(包括系列产品)、有机食品认证3个、有机产品基地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6个、市著名商标12个;获省名牌产品6个,枞阳黑猪、枞阳媒鸭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