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义津镇朱公村梅庄中心村庄一角)
记者近日来到横埠镇横山村和周潭镇大山村时,只见香樟葱茏,白墙黛瓦掩映其间,一排排色彩缤纷的文化墙穿村绕户,村中配置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中心和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等基础设施,村民们其乐融融,栖息在这片美丽乡村中。“吃的是鸡鸭鱼和肉,住的是洋楼小别墅”,人们用现代民谣,道出了如今农家的幸福生活。“要说以前,咱村可不像这个样……”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大山村山边一组的村民章桂平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原来村里路是泥巴路,水是压水井里打出来的黄浆水,村里的房子又破又烂,现在基本都住上了三层楼。“我今年还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可以直接从家开倒田里。”
横山村和大山村只是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县美好办了解到,我县2013年共安排了30个中心村进行美好乡村建设(其中7个为省级重点示范村),启动了两条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沿浮山风景区、沿铜安路)。“主建点、整治线、打造片”,并加强了集镇及主干道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已经形成了很多区域性亮点。
据美好办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美好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是精于“谋”。坚持规划引领,健全组织架构,组建了县、乡、村三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县干联系、县直单位帮扶共建、示范带沿线整治协调、督查调度和信息报送等制度。厉行“算着干、现场看、盯着办”,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和领导小组会议等,坚持干一件、盯一件、成一件。二是多方“筹”,加强多元投入,保障建设资金。2013年我县共筹措各级财政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省下拨我县专项资金1813.9万元,县财政专项奖补资金1500万元。今年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8亿元。发动社会资金参与,共筹集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据统计,今年投入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1.5亿元。涉及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实行专款专用、县级报帐制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村建设资金均由村民理事会实行自我管理、量财使用。三是突出“融”,实施产村一体,致力兴县富民。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鼓励和创新各类经营体系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已发展到近40家,其中在首批中心村的有10家。同时,我县各中心村2013年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已上报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迅速。各地正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如浮山镇浮渡村依托浮山风景区优势,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生态旅游业。四是主抓“建”,加强合力联动,打造特色亮点。全县30个中心村和2条示范带实行统一部署安排、全面推进建设。7个重点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做到“三个倾斜”:整合资金向示范村重点投入;帮扶力量向示范村倾斜;宣传报道向示范村聚焦。坚持项目结合,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推进农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因地制宜,不搞整齐划一,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依山就势搞建设,量力而行谋发展。文/蒋骁飞 图/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