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回眸2013]基层党建 打造出四大“品牌”

时间:2014-01-08 09:30:16

  2013年,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围绕“全市争先、全省进位”的目标要求,坚持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打造品牌;坚持全面规范,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各项工作落实有力、进展有序。

  出台基层党组织建设“1+4”文件。县委制定了《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县委组织部配套出台了《关于强化美好乡村建设组织保障的意见》、《关于建立县直单位与非公企业结对联系和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的通知》、《关于规范全县初中、小学党组织设置及班子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

  开展六项重点课题调研。一是围绕美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就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调研报告。二是就如何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调研报告》。三是为探索制定在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办法,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在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四是就城乡党组织如何结对共建,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枞阳县城乡结对共建工作的调研报告》。五是就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调研,形成了《枞阳县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六是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委党校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24个社区委开展问卷调查,并深入枞阳、汤沟和义津等镇实地调研,形成了《我县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课题报告。

  打造基层党建四大“品牌”。一是继续深化党员领办制这一载体。重点是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承诺领办实事好事,全程公示,实行“台帐”式管理;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加大“双培双带”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着力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开展创建“党员创业融资信用村”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党员中心户和能人示范户。年初,全县1400多个基层党组织、3万多名党员开展了新一轮承诺领办活动,据初步统计,共领办实事、好事达5万多件。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结对共建三大模式。完善“机关+农村”、“企业+村居”、“本地+外地”的三大模式,抓好结对共建工作调研、督查、考评与表彰,推介一批典型;经过牵线搭桥,我县钱桥镇和青阳县丁桥镇结为友好镇;重点推行“村企党建三对接”、“异地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做法,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县94个县直机关和69个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与235个村及23个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为民志愿服务980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916人,为基层办实事好事1290件,为结对村争取发展项目426个,帮扶结对村的资金总额达3200万元。三是着力试行村级事务“三三”工作法。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民主决策实行“三议”,即村两委提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工作落实实行“三办”,即小事普通党员领着办、大事干部分工领头办、难事成立组织领衔办;实施过程实行“三督”,即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监督、党员依规监督、群众民主监督。在官埠桥镇两个村试点的基础上,将总结推广。四是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四建”活动。在全县开展了“组织围绕产业、党员、群众、项目大组建”活动,创新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在产业链上(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集聚区)建立“两新”党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中心村庄建立联合党组织、重点项目实施地建立临时党组织,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重点抓好苏州、上海等地流动党组织建设与所在地党组织结对共建、“两新”党组织建设规范、枞阳镇青龙村“把党组织建在中心村”和钱桥镇朝阳村基层组织“三长合一”等经验总结推广工作。 本站记者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