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回眸2013]文明创建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时间:2014-01-15 09:46:30

  莲花湖公园里,晨练的人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或跳健身舞,或扭秧歌、打太极拳;凤凰山农贸市场里,各个摊位清洁卫生、秩序井然;湖滨路上,两侧的杨柳树枝条舒展、满目苍翠,道路旁边停放的车辆井然有序……行走在隆冬的山水之城、枞川大地,迷人的城市风情悄然溢出,清新的文明之风浩荡吹拂。这一切都是县委、县政府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结果。

  为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从去年初开始,我县开始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了《枞阳县城市民文明公约》、《枞阳县城市民“十要十不”行为规范》,印发了《文明枞阳人读本》、《枞阳县市民文明手册》3万余册,让“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人民让城市更美丽”的主题曲不断唱响。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我县以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为重点,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儿女”、“星级文明户”、“文明市民”、“文明职工”、“文明经营户”、“文明社区”等评选活动,激活文明细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在帮助群众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认知度的同时,集中推出了一批如中国好人“雨披哥”江林生等先进典型,并充分发挥优秀典型人物的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广大群众开拓并践行的枞阳精神,外秀枞阳形象。在机关,开展了以严格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为核心的“一落实两加强”活动,使全县机关干部从自身做起,率先做到文明办公、文明出行、文明交往,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群众,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在学校,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农村,围绕“城市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主题,创建文明和谐村镇活动。同时,该县还开展了创建文明和谐小区、文明和谐家庭等活动,使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县委县政府以打造滨江山水名城和“双二十县城”建设为切入点,“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县城呈现新面貌,实施“一主两翼四区”大县城战略,积极推进县城东进北扩。莲花湖公园、汉武文化生态园、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县医院、步行街、滨江大道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投入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持续五年开展“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不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共投入40多亿元实施了70多项重点工程。围绕银塘、蒲洲、滨江“三大新区”,建成了一批道路工程,打造了一批公园工程,实施了一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县级中等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国家森林城市“三城联创”扎实开展,“双二十”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城市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市民归属感、认同感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加强城市管理,组建城管执法局,实施县城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开展创建文明县城专项整治活动,落实人员责任和长效机制,狠抓环境综合整治,投资300余万元,出动人力3200余人次,清理垃圾2.3万余立方米,新增果皮箱200个,墙体美化44400平方米,建成公交站台210个,增加停车泊位320个,更换交通和道路标志牌匾304块,修剪整理绿化带5000余平方米。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市容市貌日趋好转。

  我县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基点,高标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全长40公里的县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两个公园建设、城区街道改造升级等一批建设项目和工程,成为枞阳文明发展的亮点。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搬迁新建枞阳中学、旗山小学、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黄镇图书馆、科技馆,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基本解决了群众迫切关注就学难、就医难、文化少的困境。一批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建设,助力文明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许多枞阳居民都有这样感受:“这么短的时间,变化这么大,真让人高兴、令人振奋。” 黄达奇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