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两会”特刊:《安庆日报》枞阳宣传专版
辉煌的2013

近年来,枞阳县紧紧围绕“争先安庆,崛起皖江,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奋斗目标,以产业兴县、城乡统筹、民生优先为主导战略,以招商引资、项目驱动、改革创新为重要抓手,抢抓发展机遇,县域综合实力持续攀升。2012年,全县综合考核位居全市第二。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民生工程位居全市第一并获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先进县。2013年,枞阳县委、县政府在安庆市委�
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水产大县全国粮棉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亿元,增长12%。投资拉动作用增强,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11%,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29%。工业“三年倍增”行动顺利收官,规模以上企业达206家、净增16家,完成产值320亿元、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2958万美元,增长57%。新增私营企业431户、个体工商户198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9.94亿元、贷款余额72.91亿元。县土地复垦整治投资公司、国有控股融资担保公司组建成立。全省首家县域金融机构代理发行库在枞阳挂牌运行。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产值增长26%。完成企业技改投入30亿元,增长1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浮山景区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汉武文化生态园创建4A景区待验收,横埠、浮山等乡村旅游项目全面推进。自主创新激励政策有效实施,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4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安徽名牌2个,申请各类专利329件。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89项。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4项,降低收费标准16项。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14家。出台改制企业资产依法处置意见,加快处置已改制企业资产。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抵押林地1.69万亩。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发证通过验收。“营改增”试点稳步实施。义务教育22个学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成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到资额20.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06万美元;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比上年多8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华茂、长发等知名集团来枞阳投资。县开发区新增入园企业12家、投产企业10家,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增长20%,建成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园中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汉武纺织服装产业园主体工程完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枞阳园一期厂房封顶。
城镇品位明显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到42.8%。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完成投入6亿元。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评审,上码头地区、望龙湖公园、绿道规划编制完成。11条市政道路开通、开建(整治)。中医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投用,科技馆、档案馆等即将建成,公路客运中心、疾病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荷香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增供水管网10公里。公交站台、路灯、公厕等一批便民市政工程建成使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城区新增绿化4.06万平方米。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通过初步验收。新增省级绿色社区1个、优秀小区1个。浮山镇跻身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横埠镇“扩权强镇”、老洲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增省级龙头企业、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各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发展家庭农场126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2.37亿元,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乌金渡大桥大修工程等全面竣工,义小路雨坛段路基工程顺利完工。县乡公路改造100公里。水利建设投入达3.12亿元,江堤大砥含、桂坝崩岸段得到治理,4条中小河流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3年建设任务完成。美好乡村建设总投入1.5亿元,7个重点示范村完成建设,两条示范带初步形成,3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扎实开展,2900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力度加大。3个土地整治省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新增耕地3015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17万亩。八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面推进,新造林2.14万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实施。整村推进2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培训新型农民793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050元,增长16.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入9.37亿元,其中县级配套1.07亿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214套,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5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1座,建成农村清洁工程6个、农村户用沼气1020户、沼气服务站10个,新增广播电视“村村通”自然村229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5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8所,完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主体工程,解决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及时足额发放补助类项目资金。新增城镇就业12667人。城乡优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健康运行。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通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以上。4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合格。高考一次性本科达线人数全市领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黄梅戏《寸草心》在央视播出。浮山摩崖石刻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乡武术获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巩固提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实施。
和谐社会扎实构建。“安全生产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15家,烟花爆竹“打非”和生产企业退出转产工作有序推进,非煤矿山治理、联合治超行动扎实开展。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创建力度加大,建成视频监控点252个,新增乡镇专职消防队7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全力抓好政府八件实事。农村商业银行筹建获批。
横埠镇横山村美好乡村建设一瞥
奋进的2014



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
主攻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8个,完成投资41亿元,全力推进三公山风力发电、康师傅矿物质水、天然气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确保更新率达30%以上。提高招商实效。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到资额不少于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10万美元。坚持选商选资,创新招商方法,突出招大引强,紧盯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和行业百强,引进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狠抓项目履约,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做大融资规模。扩大政府性资金存款挂钩总量,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吸引商业银行来枞设立分支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政银企合作,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争创全省优秀金融生态示范县。壮大民营经济。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新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3000户以上。实施“回归工程”,推动全民创业。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催生一批民营经济实体,促进一批成长型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全面加快产业振兴步伐
加速工业率先崛起。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完成县开发区扩区报批工作,新增入园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10家、投产企业不少于8家。强化“四园联动”,鼓励连城工业园企业转型发展,做大新楼工业园、横埠工业园经济总量,完成桥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继续推介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合作共建项目。大力推行“飞地招商”,严格控制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家。力争梦谷玄武岩纤维、宣竹科技早日建成,推进天瑞新材料移址新建、明望LED项目建设,支持金誉二期、诚易金属新材料投产达效,进一步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华茂枞阳园、汉武产业园对外招商,支持兴达纺织“退城进园”,促进千仞岗公司全面达效,做强纺织服装业。加强与江汽、奇瑞等集团合作,加快建设汽车减震器部件、国能动力等项目,提升汽车零配件业。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实施枞阳海螺后续征迁安置工作,继续发展建材、采掘业。强化创新驱动。申请发明专利100件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限上商贸流通单位10家以上。加快建设汇金广场、中央广场,与商业步行街互联互通,打造商业集聚区。开工建设车辆综合市场,启动综合大市场二期工程。谋划打造县城美食一条街。充分发挥县开发区、横埠等地区位优势,力争引进2个以上重大物流项目。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农超”对接。抓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浮山创建5A景区步伐,确保汉武文化生态园创成4A景区。着力推进“三山三湖”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6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支持3家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尽快运营。加快建设玉石根雕文化园等项目,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力争游客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8%。市场化推介《寸草心》等文化产品,发展影视、体育服务等产业。
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6411”转型倍增工程。推动畜禽、蔬菜、苦荞麦、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发展花卉苗木等特色经济板块。支持陈瑶湖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实施水产跨越工程,进一步营销枞阳水产品品牌。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确保规模养殖比重达55%。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0.6万亩。新建汤沟镇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项目,完成义津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钱桥镇田间工程建设。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家庭农场60家以上。
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规划管理。编制主体功能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分区规划。编制完善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加快编制县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覆盖率100%。组织编制5个专项规划。启动县城严控区房屋丈量登记工作。坚决遏制“三违”行为。加强对重点乡镇的规划管控。推进城市管理执法网络向农村延伸。严控沿路建设行为。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争取沿江快速通道尽早立项,谋划合肥经庐江、枞阳到安庆快速通道,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完成义小路、合铜路枞阳段、江堤堤顶公路整修和横埠河大桥改造工程,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12座,加强村组公路建设管养,不断完善路网功能。积极推动县城公交向乡镇延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五年规划,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治理中小河流4条,改造小型泵站2000千瓦,清淤河沟110条,扩挖塘坝2395口。抓好江堤省一级管理标准认定复核工作。建成110千伏长安变电所、35千伏连城工业园输变电工程,增容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
打造特色城镇。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思路,突出山水、人文、生态特色,投入7亿元实施六个方面十项县城重点工程。推进枞阳与安庆同城化发展,争取开通安庆至枞阳公交。加强银塘东路红线控制,规划建设外环路,开工建设体育馆路、向阳路、青山北路,建成蒲州路、金坛路、望龙南路。出台水体保护规定,启动水系贯通工程,分步推进雨污分流。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新增提升10条主干道、汉武文化生态园、小桥圩广场等绿化,建成运营公路客运中心。完善地下管网建设。加快改造老城区和“城中村”。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大力开展文明创建集中行动。支持枞阳镇、横埠镇、浮山镇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互融互动,快速发展,培育三大城镇支点。用好“扩权强镇”、发展改革试点等政策机遇,放大优势,错位发展,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建设美好乡村。完成首批中心村建设任务,抓好10个省级中心村、20个县级中心村建设,继续打造沿浮山景区、沿铜安路两条示范带。全面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实施7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禁挖山,慎砍树,不填水,少拆房。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启动实施乡镇自来水厂并网整合工程。整村推进2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建成10个沼气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化项目。
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建成运行空气自动检测系统。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湿地修复保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完成周潭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力争麒麟镇成功申报全国环保生态乡镇。继续实施八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21353亩,新建森林长廊15公里。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巩固土地“三项清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项目履约保证金制度。支持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守住耕地红线,新增耕地1500亩。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建设绿色矿山。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能耗1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节能降耗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完成企业技改投入40亿元。坚决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完成县城污水管网三期工程。推行农业生态涵养。继续推进枞阳海螺脱硝等减排工程。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10亿元实施33项省定民生工程。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建成公共租赁住房7.8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5.3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敬老院10所。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中职、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进一步扩大五项社会保险参保面。实行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困难群众物价补贴联动。运行社会儿童福利中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成7所公办幼儿园,完成40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搬迁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实施医药分开改革。认真编纂《枞阳年鉴》。积极备战省运会、省残运会,做好省运会赛事服务。推行“新三为主”工作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建县联合接访中心。加快改革国有、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办法。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抓好“两纲”实施。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本版图文均由枞阳县委宣传部组稿
2014年,枞阳县紧紧围绕“争先安庆,崛起皖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同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四个枞阳”(山清水秀的绿色枞阳、繁荣昌盛的实业枞阳、开放创新的活力枞阳、安居乐业的幸福枞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莲花湖公园晨练
枞阳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
枞阳海螺集团全景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