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枞阳:腊月乡村

时间:2014-01-27 15:59:20

  在人们日渐感叹城里“年”的气氛不浓时,腊月里的乡村,却早已热闹起来,“年”的气息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浓郁。

  韩大妈从清晨到深夜,用一锅米和糖,熬出清甜的米糖;在号称“没有买不到,没有卖不掉”的麒麟镇麒麟街的集市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南来北往的乡亲们都聚在一起,备着年货,也备着一份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豆腐,谐音为“福”,简单的食物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寄托和期待。

  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年”的记忆,也许是一种食物味道,也许是一件新衣服带来的喜悦,也许是一幅只在腊月出现的景象。当这些杂糅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韵味幽长的乡村腊月。

  麒麟街赶集

  □安庆日报见习记者罗少坤

  □本报通讯员方千

  ●枞阳县麒麟镇位于三县交界地带,麒麟街位于麒麟镇上。当地人说,在麒麟街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也没有卖不掉的东西。腊月廿三,年味渐浓,来自周边乡村的老百姓聚到这里,来集中买一些家里的吃的用的,或将自家的一点土特产拿来贩卖,人流如织。

  1月23日上午10点钟,麒麟街已经热闹了好几个小时,腊月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扎进人潮中,满目是移动着的深色冬装,人头攒动,或走或站,或行或歇,喧嚣不断。这里倒没有吆喝声,有的是讲价声、对话声。

  潘桂芝家的服装店6点钟就开门了,这腊月里的人气使她的生意更旺。她用塑料袋套着脚,漫步在铺好各种衣服的地面摊上,忙忙碌碌地为客人挑着衣服。潘桂芝说,早上6点钟开门后人还不多,8点之后这条街上的人开始多了。每年都是从腊月十几开始,明显感觉到像过年了一样,人明显增多了。但是相比之下,街上的人买吃的比较多,买衣服的不是很多。

  “嗵嗵嗵……”,米卷机在轰鸣,一条白色的米卷横着“长”出来,郭大海在一旁戴着手套,一截一截掐断米卷,塞入身旁的大塑料袋。“我这有大米卷、黑米卷,还有玉米卷等,随便看。”郭大海一边掐着米卷,一边对来挑米卷的客人招呼着。他说,这米卷机一个小时大概出一二十斤米卷,一上午有五六十斤,卖得挺快的。

  卖卤菜的女摊主,面前10大盆卤菜任由客人选购,客人选好了,在电子秤上过一过,夹了一点又夹走一点,收了10元钱。行人比肩接踵,手提着买好的东西或插口袋,走几步向前望一下。推着自行车、电动车的人缓缓前行,选购商品的、讨价还价的顾客让道路更加不通畅。骑着摩托车的师傅拧着油门,熄火了又接着发动。记者站在街上记录时,手肘也总被刮碰。路过的行人不时用枞阳话来句“挤着头昏”,无论是小步、侧身,都难前进几步。

  70岁的汪士根是义津镇人,他在一处靠墙位置摆好卖春联的摊,用竹夹子夹着竖幅春联在墙上的绳子上。一时风大,春联脱了夹子,他摆好长凳,缓缓踩上去将春联重新夹好。他一早坐农机车赶了15里路到这麒麟街,希望能将春联全部卖掉。

  方大姐带来的自家做的两大箩杨湾挂面,一箩已经见底了,另一箩也只剩小半了。“上午能卖得完吗?”记者问道。“不一定啊……”方大姐还没说完,正在挑面的大妈笑着说:“这个自家做的手工面这么好吃,怎么可能卖不完?”

  做气球娃娃的雨坛乡人荣先友

  昨天在别的镇上做了140多个娃娃,昨晚加班做了30个,今早一来便卖完了。只见他给从口袋里掏出的一只只彩色气球充上气,双手绕来绕去,一两分钟便做好一个娃娃,旁边的小女孩一动不动看着他。

  米糖的味道

  □见习记者陈娟娟

  ●米糖是农村里家家户户过年不可少的年货,无论是自家吃还是招待客人,每家都会买上一点。过年了,村子里的人多起来了,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回来了,看见卖糖的都会买点给孩子吃,不会舍不得那几块钱,舍不得的是记忆中那香甜的年味。

  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潜山县余井镇大革村,沿着乡村公路,在密密丛丛的树林中,一股米香飘然而来。走进厨房,韩大妈在蒸汽里忙碌,大锅里水在翻腾,小锅里是已经煮好的米糟。大锅上的架子压着还未挤压干净的米糟,韩大妈一会用力挤压一下,一会到锅灶下面增加柴火。年底要比平时更忙碌些,来家里买米糖的人络绎不绝。“米糖是农村里家家户户过年不可少的年货,无论是自家吃还是招待客人,每家都会买上一点。”韩大妈说。

  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洗米,煮米,同时准备家人的早餐,“让孩子

  们吃好饭都出门去干活,我就开始准备熬糖的事情了,”韩大妈挤压着米糟,跟记者说起熬米糖的决窍,“熬糖的第一步是煮米饭,煮的米饭越硬越好,但是不能生了,每天煮一斗米,大概有20斤,米饭煮好后就放麦芽和水一起搅拌。”

  说着,韩大妈掀开小锅锅盖:“这就是和麦芽已经发酵好的米糟,不过米饭发酵成米糟要从上午到下午,时间比较长。用手捏米饭,里面没有硬的谷粒了就说明发酵好了。”记者捏了捏,果然变得很软。

  压完了米糟,接下来就正式进入熬糖的过程。只见韩大妈在大锅上架好架子,用一个小编织袋,把米糟装进去,让水流进大锅里,米渣剩下来,继续用木棍挤压,直到水分全部挤干。韩大妈说,剩下来的米渣可是喂猪的好饲料,用来喂猪一点不浪费。

  挤压、装米糟、再挤压……看似简单、反复的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还要保持灶台下的火不熄灭。“熬糖最难把握的就是火候,火小了糖熬不硬。火大了糖会焦,我刚开始学这门手艺的时候,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韩大妈说。

  如今,韩大妈熬糖已经有20多年了,煮米、挤压、火候等各步骤的技术早已相当纯熟,“当时家里穷,孩子多,没有收入,村里的老人就叫我跟着他学熬糖技术,”韩大妈回忆说,“一直到现在,虽然现在赚不到多少钱,好歹是一门手艺。”

  韩大妈负责熬糖,她的老伴汪大爷就负责挑着担子去外面卖,平时,

  为了多挣几块钱,汪大爷会挑着担子从村子里走到县城。纯手工制作的米糖已经不多见了,“家门口卖,12元一斤,挑到县里就15元一斤,现在快过年了,每天熬10斤糖。像我家这样纯手工熬制的,在市场上很少见了。”说起自家手工制作的米糖,汪大爷很自豪。

  “要想这锅水熬成糖,得到晚上六七点,熬好后就拔糖,弄成大圆饼和小棍子,”韩大妈说,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1点多。

  过年了,村子里的人渐渐多起来了,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回来了,看见卖糖的都会买点给孩子吃。虽然如今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熬米糖,但却依然是乡村里新年必备的年货之一。也许,就为了记忆中的那一丝期盼、一丝甘甜。

  豆腐乳的记忆

  □本报记者常艳

  □本报通讯员江兴旺

  ●豆腐乳,是春节期间望江人餐菜上的必备小菜,当吃遍各种美食之后,来一口咸辣、软糯的豆腐乳,既解油腻又爽口下饭。老人们说,尽管现在生活好了,随时随地都能做豆腐乳,可最好吃的,还是腊月里做出来的。

  熬米糖、杀年猪、打豆腐,是农村过年时每家每户必备的项目。而豆

  腐乳作为豆腐一个衍生品,在望江也是过年时的必备小吃,不论多么丰盛的饭菜,都少不了要在饭桌上摆上一碟豆腐乳。说起豆腐乳的做法,在当地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尽管作豆腐乳不再局限于过年期间,也很少有人说得清为何过年要做豆腐乳,但古老的传统依然保持在望江乡村里。一过立冬,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支起了各种工具,为饭桌上的这道小吃忙活起来。

  鸦滩镇麦元村的金云也不例外。今年40多岁的金云是家里的当家主妇,里里外外一把好手。1月20日,农街上买来的豆腐也能做,但绝对没有自家做的好吃。”金云说。

  泡过变软的黄豆,经过豆浆机的打磨,很快变成了白中带黄的黄豆浆。将豆浆放在纱布过滤,滤出豆渣。过滤后的豆浆,用开水煮熟,冷却,点浆。“点浆是第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豆腐的味道很差;少了,豆腐太软,捻不起来。”金云说。

  点过了浆,豆浆就慢慢凝固成了豆腐脑。将豆腐脑舀进纱布冷却,包好,压上木板和石头。“压的环节是关系到豆腐乳品质的第二个重要环节。”金云介绍着,压上多少木板和石头,压多少时间,决定豆腐的水份,而水份也关系到豆腐乳的口感。“外面买的豆腐做的豆腐乳特别软,就是压水份的环节时间太短,豆腐的水份太多。”

  十多斤的黄豆在金云手中,一上午就从黄豆变成了雪白的豆腐。“现在比过去方便多了,以前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拿出石磨磨豆浆,现在用上了豆浆机,省力省时间。”金云说,等压干了水份,就将豆腐切成2、3厘米的小豆腐块,放在盒子里,或者找来一个木桶,一层稻草、一层豆腐块,相互隔开,封好后,半个月左右开封,腐乳就基本做好了。

  说完,金云带着记者走进了里屋,指着一旁放置的小纸箱说,这就是之前刚做的,等过几天就能装瓶了。

  记者轻轻掀起纸箱一角,豆腐块覆盖在一层薄膜下,而薄膜已经生出一层细密的水珠。掀起薄膜,豆腐发酵后的“霉味”混和着稻草的清香,一种特殊的气味从薄膜下飘了出来。金云看了看说,“差不多快好了。”可这离豆腐乳还差最后一步。

  “大约半个月时间,把霉好的豆腐从纸箱中取出来,装进瓶子里,装一层撒点盐,裹上辣椒酱,再用酒或是麻油封口,等几天,盐和辣椒都入了味,就可以吃了。”金云笑着说。

  豆腐乳,是春节期间望江人餐菜上的必备小菜,当吃遍各种美食之后,来一口咸辣、软糯的豆腐乳,既解油腻又爽口下饭。老人们说,尽管现在生活好了,随时随地都能做豆腐乳,可最好吃的,还是腊月里做出来的。

  也许正是那些关于年的记忆、那些溢出石磨的层层豆浆、那些掺裹着稻草清香的豆腐块,在经过蒸煮、发酵、盐沁及等待后,杂糅成一种时光的记忆和年的情结。

  胡瑞琨摄影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