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义津镇、在枞桐线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大姐,看着整治干净的公路沿线,兴奋地说:“以前这里全是生活垃圾,有人在路边种菜,居民自己乱搭乱建,到夏天蚊虫鼠蝇成灾,气味也很难闻,自今年初开展大规模‘三线三边’集中环境整治后,我们生活舒适多了!”在公路旁开了一家小饭馆的刘大哥说:“自从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来,生意好多了。”“环境好了,生意当然会好!以前到处都是脏兮兮的,谁会上这儿吃饭!”站在一旁的刘大嫂插话。
我县公路沿线长期以来存在着违章乱搭乱建、占用沿线土地种菜、白色垃圾乱扔、建筑生活垃圾乱倒和杂草丛生等乱象。自全省、全市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和县“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指挥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范围,切实把“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全县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按照因地制宜、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四个先行”(国省道公路沿线和江河湖沿线先行、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先行、县城和集镇周边先行、景区周边先行),扎实抓好“四治理一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大干一百天”集中攻坚等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掀起环境整治的热潮,取得了明显成效,镇村沿线面貌喜展新颜,广大群众拍手称好。
为切实做好沿线环境整治工作,首先要求垃圾治理常态化,做到“集中攻坚”与“常态治理”相结合。一是针对前期环境卫生问题严重,难点热点问题较多的状况,按照市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攻坚战。攻坚难点问题,清除陈年垃圾,清理拆除了沿路乱搭乱建、有碍观瞻、制造垃圾的棚点。二是常态长效治理。通过公开招标,对相关路段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地域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确保卫生清洁“全天候、全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沿线其他路段,各有关乡镇也都同步组建了环卫队伍,建立了全天候的保洁机制,均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同时,要求公路和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定期全面清除沿线乱堆乱放的杂物杂草、建筑垃圾、暴露渣土及“白色污染”,确保沿路沿线畅通整洁无污染。
绿化提升市场化,实施了枞桐路绿色提升工程,结合绿色长廊工程、森林增长工程等,着力打造生态公路。沿线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热情,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主要做法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选定专业苗木绿化公司实施绿化提升。此外,县整指还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公路沿线各乡镇开展“植绿覆绿”行动,与宜秀、庐江、桐城、无为的边界和一些重要的道路交叉口已全面完成绿化改造。
广告标牌实现标准化。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思路,选择义津镇进行试点,试点后召开现场会,全面推进,达到沿线广告标牌治理的统一化、标准化效果。地处S228线交通枢纽的义津镇,针对人流、物流较为集中的特点和随意搭建、门店招牌杂乱的状况,对集镇区街道门店广告招牌进行了“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整治,集镇面貌和品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为切实解决沿线“三点”(砂石经营点、废品收购点、汽配修理点)经营中影响环境的问题,我县于4月份即制订了三点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由县委办一名负责同志牵头,交运、公安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共取缔、规范砂石经营点16处,废品收购点14处,汽配修理点33处。为加强“三点”整治,优化集镇环境,沿线各集镇均配合公路部门对穿境公路进行了拓宽整修。
为使“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沿线各乡镇通过制作文化墙和公益广告(固定宣传标语)等形式,采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寓教于乐地将政策法规、文明礼仪、道德文化、卫生保洁等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村民面前,使村民们变“被动看”为“主动看”,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三线三边”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达到提升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和文明素质的效果,促进乡风、民风和社风进一步改善。同时,各乡镇还把文化墙布点与美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既突出就近、便民,又使文化墙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 /蒋骁飞 图/刘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