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连日来,参加县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对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委员们在充分肯定成绩后认为,我县涉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对如何管好用好涉农资金,何嗣进委员说,一是加强领导。有必要成立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本着“政府引导、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提高效益”的原则,将有关部门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构建“大农业”工作部门。二是规划先行。根据我县五年规划纲要和扶贫规划纲要,制订和完善农业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以及重大举措,并相应制定涉农资金整合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每年的涉农资金整合安排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每年都集中财力建好一个或几个重点项目。三是抓住预算源头。通过预算编制,将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涉农资金捆绑起来,统筹使用,促进涉农资金由“撒胡椒面”式的各自分散转变为“集沙成塔”式的高度整合,也有利于减少不同部门的涉农专项资金出现重复和交叉。四是多元化整合。在具体方式方法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定。五是明晰监管责任。综合协调各涉农部门,制定出统一的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问责办法。涉农资金主管部门对资金有效安全负全责,防止出现联合检查代替部门监管,造成责任主体不清、监督越位错位的现象。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预防政策性补贴领域职务犯罪,胡一琦委员说,一是要健全监控管理机制,解决“监管薄弱”的问题。建立政策性补贴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在各工作环节之间从制度上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降低职务犯罪发生的几率。要完善政策性项目资金全程监督制约机制。对政策性项目资金从立项、材料准备、现场核实、上报、公示等环节实行全程把控,做到专人负责,严格核查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政策性补贴项目运作完成后,还应联合审计、财政、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复查,确保有效事后监控。要大力推行政策性补贴项目公示制度,定期将政策性补贴项目、申请政策性项目的企业或者个人信息进行公示,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监理国家政策性补贴档案查询制度,将有行贿犯罪记录或者利用虚假材料申报项目的企业或者个人录入黑名单,禁止其申请政策性补贴资金,此外,还可以利用该信息系统避免重复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现象的产生。要监理规范有序的招投标运作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网上招投标系统,将政策性补贴工程的施工、监理、采购等主要环节纳入公开招投标,从源头上遏制不良竞争,增强招投标活动的参与性、广泛性和透明度,努力消除暗箱操作,遏制公权寻租现象。二是加大查处和预防力度,形成强势威慑。检察机关和有关单位也要顺势作为,事前、事中、事后做好预防和打击工作,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确保预防政策性补贴领域职务犯罪取得成效。荣长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