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枞阳县枞阳镇新华社区,有这样一位贤妻良母,18年来含辛茹苦照料。服侍由于脑萎缩而瘫痪在床的丈夫。以及由于脑供应失调造成瘫痪的儿子不离不弃。如今,这个贤妻良母已经62岁了,尽管她身体不好,却仍然每天要照顾因生活不能自理的父子俩。从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下床、大小便、洗澡等一切事务,都是由她代理,同时,还要养育一个8岁的小孙女。近年来,这位贤妻良母感到很累,不仅身心疲惫,而且忧心忡忡:“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也显得力不从心,怎么办呢?要是我在他们之前死了,我这丈夫、儿子、孙女,尽管社区对我们一家够关照,但…….. ”话未说完,老人的眼睛就红了。
三月九日下午,笔者陪同县文明委负责同志,在社区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们贤妻良母王传宝的家。尽管家中有两位瘫痪的病人,但收拾得还算整齐干净。当我们说明来意后,王传宝告诉我们,其老伴49岁时发病,52岁因病退休,从此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行走,手脚伸展都困难,一点知觉都没有,平时难受的不得了时就哼哼,大小便经常失禁。虽然患病当初,去了不少地方,在一些大医院看过,钱花了不少,但效果不好,欠下了一大笔债。就是这样,王传宝也无怨无悔,以她那博大的胸怀,没有怨言,每天默默无闻的照料。所以说,命运对于其老伴来说,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18年来,王传宝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一直呵护着他,不图回报,不离不弃,帮助洗澡、洗衣、喂饭、抱上抱下,有时大小便弄到身上,她也是笑脸相迎,不发半句牢骚,将其擦洗干净,由于精心服侍,其老伴一直生活的很舒心。
“屋漏偏遇连阴雨”,六年前,王传宝的儿子也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与其老伴一样的病症,不能行走。为此,她举债带着儿子到北京、去上海、奔苏州等大医院求医,虽然钱花了不少,经医治保住了生命,却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也在此时,其媳妇忍受不了,招呼不打一声,就一走了之,连孩子都未带走。现实面前,无情的打击,王传宝坚强面对,没有倒下去,毅然撑起了这个家,既担起了照顾老伴的责任,又挑起了服侍儿子的重担,同时还要养育小孙女,老天怎么这样对她呢?可她呢?作为丈夫的妻子,作为儿子的母亲,她义无反顾的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从容面对,无论春夏秋冬,王传宝每天起的很早,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做饭,然后帮助老伴穿衣、洗漱,再一口一口地喂其进食。喂上几十分钟后,待老伴吃完饭,她还要抱起老伴背到椅子上,一年365天,无论严寒酷暑,她都是如此。安顿好老伴后,还要帮儿子穿衣、洗漱,给他盛饭。之后,挽着儿子在屋里走上几圈,帮其解决好大小便,一年四季,天天照料,循环往复,那个累呀,向谁说呢,故而,每当她看着老伴和儿子,心里总是有很多说不出来的苦楚,泪水总是往自己肚里咽,但精心照料他们却丝毫不变。
正是如此,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王传宝就是这样在心悬一线上,忐忑度过的。而且还要这样过下去。今她感到自慰的是,18年来的心血和爱心没有白费,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长期卧床的老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床上卫生干净,没有异味。而儿子呢,以前没有她搀扶,根本不能动弹,现在已经能够坐起来;以前大小便要她帮助,现在能够扶着墙壁和凳子自行解决。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和改变。是一种非凡力量的逆转,这种非凡的力量,是王传宝至诚至爱的力量所产生的。所以说,王传宝虽然很苦很累,可她却认为这是她的责任,必须担当,必须任性。
王传宝年龄已经越来越大了,服侍起来也越来越感到吃力了,但她没有被现实生活压倒,压垮。因为她知道,自己不能够倒下,还有两个人要照顾,一个要养育,所以她从来没有独自离开过家。每当有社区干部和其他人去她家看望时,总是被她朴实无华、高尚的人格品德所感动,总是称赞她才是真的贤妻良母,但她总是对人轻轻一笑,默默地说:“我就坚信我们这一辈子是一家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还是,我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尽力而为地为他们父子俩服务,除非到了我不能动的时候。”何等豪迈的语言,既说到又能做到,十八年如一日真情照顾,多么不容易。她就是这个家顶梁柱,她才是直正的大好人。在整个新华社区及其周边,绝大多数人都晓得她的感人事迹,都被她高尚的品德所感动。由此说,我要为这样的好人点个赞。(唐升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