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说家乡美,我道家乡更宜居”。近年来,枞阳县委、县政府顺应省市号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以全域化、精细化、人性化、经营化、合力化“五化同步”推进为基调,不断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具有枞阳地域特色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求全,构画全域覆盖的锦绣蓝图。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100个左右中心村,到2020年,实现县域中心村全覆盖,全面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高标准编制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围绕浮山大旅游景区的“一心”,桐城派文化鼻祖方苞故里的义津镇、非遗文化东乡武术的周潭镇“双核”,和浮山文化生态游、大山陈瑶湖田园观光游、岱鳌渔乡风情休闲游三条旅游精品路线,形成“一心、双核、三线”的枞阳美好乡村建设格局。
求进,明确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围绕“一心、双核、三线”,精心布局、分步实施,通过打造一批特色中心村,辐射带动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梯次推进、全域覆盖。2013和2014年,全县共建设了17个省级中心村,38个县级中心村,其中首批7个重点示范村已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横埠镇横山中心村、会宫镇新街中心村荣获2013年度市美好乡村模范村。2015年全县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建设思路,又选择安排了8个省级中心村和17个县级中心村,在全域覆盖的锦绣蓝图上添墨加彩。
求实,坚持量质并举的建设原则。将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作为最大民生、民心工程,列入年度实事工作,出台中心村建设奖补办法、资金整合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中心村建设内容、任务、标准,引导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始终坚持“建一个成一个”,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将每一个中心村当成一件精品进行打造,通过无数精品的叠加和互映,构画出一幅精美的美好乡村图景。注重中心村永续发展,加大中心村产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钱铺乡钱铺村等20多个中心村获省市县“一村一品”专业村,横埠横山等8个中心村获得2013年度省级森林村庄,陈瑶湖水圩、周潭彭桥、义津古街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古村落名录。
求美,实现改貌换颜的巨大变化。按照县组织指导、乡镇主管主抓、村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和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结对帮扶美好乡村建设制度。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余元,重点抓好“三清、四拆、五化”工程,突出整治“八乱”现象。通过建设和整治,中心村人居环境达到“八化”标准,实现了整洁美观、生态宜居的效果。风情浮渡、灵秀大山、富庶横山、苗木新安、柔美大塘、古朴钱铺、湖光白荡、生态晓春等一批各具特色中心村业已建成或正在推进。
从泥泞崎岖到宽阔通畅的水泥路,从杂草丛生到绿树成荫的芳草地,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的清水塘,从斑驳陆离到幽静雅致的农家院……如今的枞阳乡村,一幅幅秀美乡村画卷多姿多彩、美轮美奂,正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吴安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