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笔者一行来到位于横埠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里的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第一感觉是震撼:偌大的车间从这头看不清那头,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操作;而在焊接生产线上,有两台从德国进口的6自由度机器人正在灵活的伸缩手臂,对汽车底盘模块总成进行焊接。
据东星公司副总鲍阳介绍,这是目前国际焊接领域最先进的机器人,因为汽车底盘模块总成是乘用车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对汽车的安全、操控、舒适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模块的焊接是其中一个关键程序,采用机器人焊接可以满足乘用车的安全性能、操控性能及舒适性能。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宽
在18000平方米的车间,和几台机器人同样忙碌的还有13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多来自周边乡镇,在这里打工,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拿到满意的薪酬。员工孙春发是横埠镇居民,在东星公司打工已有5年多,他告诉笔者,在这里打工,不仅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技术,现在他可以算得上是公司的一名专业技工了。
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坐落于横埠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公司占地面积66640平方米,主要生产汽车底盘模块总成、发动机悬置、汽车减振部件等,产品主要立足配套江汽集团、奇瑞汽车、上海通用、长安福特、永源汽车、万安集团、合肥美桥等客户,同时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二级配套)。入驻工业园以来,该公司销售收入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底,企业总资产达6000万元, 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
安徽东星公司总经理邬全法是浙江宁波人,在汽车行业名声远播,是同行公认的技术专家。在邬总身上,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浙商敢为人先的敏锐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学徒到技工,从技工到高管,从高管到自办企业,一路摸爬滚打,积累了资金,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汽车零部件从设计到生产的全套技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邬总说,一个人的眼光有多远,路就会有多宽。从打工开始,他心里一直有份完整的计划:三年达到什么要求,五年提升到何种高度,十年的目标是什么……一步步走稳,一天天接近,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邬总的这一理念正在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高管和广大员工。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总趋势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邬总认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应逐步转入创新管理、规模发展、产品多元、创新发展的轨道。
为此,该公司领导班子制定了企业年度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加大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待遇,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得到稳健发展。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橡胶研究所等单位在设计的理论上进行有效合作。在工程的设计、研发及流程上,先后与日本著名的减震部件供应商KKC和北美一家最大的橡胶部件供应商进行多层次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技术许可证或专利的相互授权、外派人员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该公司通过与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在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的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同时,正跟踪国际上半主动悬置的发展趁势,开展相应开发工作,力争将公司的研发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2014年,该公司先后申请国家专利20项,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庆市创新型企业,公司技术中心被安庆市认定为市级技术中心。安徽东星部件有限公司已完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最高的质量体系标准TS16949认证,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
让每个员工学有所长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瞄准高处。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才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如为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薪资待遇、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加强培训和进修等。
邬总借用丰田公司的一句名言:“我们不止制造汽车,我们也在塑造人。”他说,每一项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每一次质量检测,每一项措施改进,都是培训和提升企业人员的机会。
该公司组建伊始,就筹建了技术研发中心,广揽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起研究室和分析室,并购置各种仪器和设备。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在主导产品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已由2011年的14%增加到2012年的51%,研究经费的投入占年总销售额的6.5%。
朱卫国是该公司的一名老员工,自该公司成立之初就在此就业,他说,我们在这里都能得到定期的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员工已由进厂时的一无所知变成了现在各岗位的专业技术能手。
安徽东星公司这颗汽车部件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正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朱文格 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