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坚持“四个结合” 强化环境治理

——对宣城市公路“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5-04-20 08:43:17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美好乡村建设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会议精神,3月24日,县美好办、县“三线三边”办、县公路局与麒麟镇、义津镇、会宫镇等相关同志,联合赴宣城市旌德、泾县进行了考察学习。跳出枞阳看枞阳,找到了工作差距,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我县公路环境整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统筹谋划与落实责任相结合,明确治理任务。一是明确政府治理任务清单。二是明确自身治理任务清单。三是明确治理时间清单。三个清单的实施,促进了这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推进。

  (二)坚持多方筹资与合理分担相结合,落实治理资金。一是争取市县财政分担一点。对公路改建、大中修路段,将环境治理任务列入工程预算,争取了除省补资金外,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按20%、80%比例追加投入。二是争取交通主管部门补助一点。非公路改造、大中修路段的环境治理,争取了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补助。三是争取乡镇村共建共管支持一点。对穿集镇路段的治理,积极探索与公路沿线乡镇村共建共管、共养共享、经费共担的模式。四是争取多渠道融入划拨一点。围绕建设、绿化、安全设施、拆违等方面,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三)坚持协作与联动相结合,强化治理措施。一是强化路养联动。及时掌握路面状况,跟踪动态整治,做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工作同步。二是强化区域联动。积极推动同一区域内县公路局、治超站互补互动执法,形成拳头,形成声势,增强公路执法的威慑力。三是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公路、交警、运管和城管等部门,做到齐抓共管,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四是强化创建联动。突出地域特点,打造治理亮点,形成共建、共促、共创的合力。

  (四)坚持美边与亮点相结合,提升治理效果。一是美化省际出口路,突出景观带建设,增强视觉美感。二是绿化提升县际连接路。做到宜露则露,露出田园风光的佳镜与美景;宜透则透,透出远处的朦胧与虚幻;宜堵则堵,堵住连续的单调与乏味;宜诱则诱,诱出人们的遐想与好奇,展示出一幅“山深人不觉、村在画中居”的徽派画卷。三是文化点缀旅游路。着墨徽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做到有点缀而不繁,有意境而不乱,寓文化于大景之中。四是畅通城市周边路。对城市周边进出口公路,城乡结合部、市政和公路部门管养交叉公路,保证路面平整、设施齐全有效、标志标线清晰醒目、行车安全顺畅。

  收获与启示

  宣城市公路“三线四边”成功经验,也给予枞阳诸多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落实有力是前提。公路“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各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开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一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坚强保障。宣城市从市、县交通、公路局到基层道班,城管、公安、交通、公路、土地、环保等职能部门,既各负其责、守土有责,又能力协作、齐抓共管,使一些“顽症”、“死症”都得到根本解决,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启示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民本至上是根本。自去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少数乡镇和个别部门认识还不高,有的把它看“偏”了,认为是公路和一些相关部门的事;有的把它看“浅”了,认为是搞搞卫生的事,清清垃圾,繁琐得很;有的把它看“窄”了,认为是个公路环境的事,单一得很,枯燥乏味。宣城市工作经验的重要启示就是,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才能增强活力和生机。

  启示三:完善机制、强化考核、常态化管理是关键。公路“三线三边”工作好坏是一个地方创新的主要标志,只有创新机制,才能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宣城市建立的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保证了工作开展不留死角。特别是该市实施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政府督导”的工作机制,值得倡导和学习。

  思考与突破

  去年公路“三线三边”工作开展使几十年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都得到治理,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县公路整体基础差、道路环境复杂、穿集镇过密,工作开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有利于枞阳公路“三线三边”工作机制。联系宣城市工作经验,结合枞阳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整治工作责任制上突破。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县文明办全面负责公路“三线三边”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等日常工作,统筹指挥调度。建立公路“三线三边”线长、段长责任制,县级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分别担任路线长、路段长,实行包片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程督查调度推进工作。二要明确分级责任。坚持政府主导、交通和公路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协作,县“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指挥部统一检查考核的原则。各乡镇担负本辖区内公路环境卫生保洁主体责任,县交通和公路及县执法局负责做好相关协调管理和监督责任,签订责任状,逐一细化责任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三要加强协作部门责任。按照县交通、公路、建设、环保、市场监督管理、国土、林业等部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明确各自在公路“三线三边”工作中责任范围,各乡镇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点面结合和覆盖延伸上突破。一是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消灭污点。组织开展公路“三线三边”集中整治行动,对问题进行了集中专治。二是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扩大成果。按照抓延伸、促覆盖的思路,确定主干线全延伸和县乡公路跨乡镇区域路段为延伸范围。三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快树形象。把县际结合部作为整治重点,把县城城乡结合部作为整治重点,把合铜公路作为整治重点,把县政府列入省市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自然村、中心村的公路作为整治重点。四是植入文化、增强特色、提升品味。在S103合铜路、S320铜安路、S228桐安路、S425白会路等主干线公路构筑枞阳“东乡文化、皖江文化、桐城派文化、人文历史文化”等,展现枞阳极具个性的“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文化内核。

  (三)加大督查监管,在建立常态化机制上突破。一是建立定期督查、跟踪调查制度。按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督查不断、调度不停”的原则,实行不定期暗访督查,加大督查督办和公开曝光力度,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建立问题导向体系。县公路“三线三边”督导组对全县公路“三线三边”工作进行全面清理摸底、造册登记,分乡镇建立工作台帐,台账记录做到问题地点、整治意见、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前后效果等一目了然。同时,县公路督导组每二个月按乡镇区划拟定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县指挥部将整治落实情况进行通报。三是建立考评奖惩体系。实行一月一考评、一评一通报、一季一警示、年终绩效奖惩。把公路“三线三边”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比分可确定占总分3%,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年终县财政进行专项补助,实行“以奖代补”。四是建立信息报送、联络通报制度。由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明确一名联络员,及时总结上报本单位工作动态;县指挥部和县公路督导组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编发通报、简报等方式,通报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五是建立舆论导向、社会监督体系。及时报道创建工作进展,宣传典型,曝光问题。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和快速处理办理落实机制,鼓励群众“随手拍”,开通网络和电话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四)建立保障措施,在确保有效运行上突破。一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公路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公路环境卫生保洁包保责任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县公路局已签订了《公路日常保养承包协议》,要积极与沿路乡镇做好对接,解决多头重叠矛盾。二是建立微信互动平台。结合宣城市经验,积极探索推行公路路政、公安交管、交通运政联动等一系列机制,建立联动微信平台,及时掌握路面状况,跟踪动态整治,做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工作同步。三是强化资金综合。将县财政部门关于对村生活垃圾处置资金、县交通局县乡公路和县公路局日常养护保洁资金、各乡镇自筹资金实行合一,作为公路环境卫生保洁包保专项资金,由县“三线三边”指挥部依据县公路“三线三边”督导组考核情况统一调配使用。

  公路“三线三边”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好,努力构筑枞阳公路“畅、安、绿、洁、舒”优美环境。黄勤王勇黄言为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