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顺应省市号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以全域化、精细化、人性化、经营化、合力化“五化同步”推进为基调,以彰显山水枞阳特色为准则,不断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具有枞阳地域特色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构思,在全域覆盖中匠心别具。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100个左右中心村,到2020年,实现县域中心村全覆盖,全面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高标准编制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纳山入景,临水倒影,围绕浮山大旅游景区的“一心”,桐城文化鼻祖方苞故里的义津镇、非遗文化东乡武术的周潭镇“双核”,和浮山文化生态游、大山陈瑶湖田园观光游、岱鳌渔乡风情休闲游三条旅游精品路线,形成“一心、双核、三线”的枞阳美好乡村建设格局。
绘图,在明晰思路中分步推进。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围绕“一心、双核、三线”,精心布局、分步实施,通过打造一批特色中心村,辐射带动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梯次推进、全域覆盖。2013和2014年,全县共建设了17个省级中心村,38个县级中心村,其中首批7个省级中心村已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横埠镇横山中心村、会宫镇新街中心村荣获2013年度市美好乡村模范村,第二批10个省级中心村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备战省市考核验收。2015年全县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建设思路,又选择安排了8个省级中心村和17个县级中心村,目前规划设计工作预计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中心村已先行启动“三清四拆”和文化内涵提炼工作。
着色,在量质并举中叠加辉映。将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作为最大民生、民心工程,列入年度实事工作,出台中心村建设奖补办法、资金整合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中心村建设内容、任务、标准,引导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始终坚持“建一个成一个”,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建设模式,将每一个中心村当成一件精品进行打造,通过无数精品的叠加和互映,构画出一幅精美的美好乡村图景。注重中心村永续发展,加大中心村产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钱铺乡钱铺村等20多个中心村获省市县“一村一品”专业村,横埠横山等8个中心村获得2013年度省级森林村庄,陈瑶湖水圩、周潭彭桥、义津古街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古村落名录。
成形,在具体实施中改貌换颜。按照县组织指导、乡镇主管主抓、村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和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结对帮扶美好乡村建设制度。通过省市拨付、县乡配套、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等多种渠道,积极破解资金难题,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余元,重点抓好“三清、四拆、五化”工程,突出整治“八乱”现象。出台了《枞阳县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指导意见》,以美好乡村中心村卫生保洁工作为突破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中心村卫生保洁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让乡村美在当前、美得持久。通过建设和整治,中心村人居环境达到“八化”标准,实现了整洁美观、生态宜居的效果。风情浮渡、灵秀大山、富庶横山、苗木新安、柔美大塘、古朴钱铺、湖光白荡、生态晓春等一批各具特色中心村业已建成或正在推进。
如今的枞阳乡村,一幅幅秀美乡村的山水画卷多姿多彩、美轮美奂,如山花般舒展、怒放,给人以美的享受……黄勤(文)、吴保国(图)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