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童承英载誉归来畅谈参加阅兵感受

时间:2015-09-08 15:15:02

  枞阳在线消息 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枞阳抗日英烈童长荣养女童承英作为英烈子女代表参加了“9·3”大阅兵。

  9月7日下午,笔者来到枞阳镇新华社区,采访了童承英老人。童承英穿着朴素,家里干净整洁。在老屋里,客厅墙上挂着何佛清(童承英养母)的照片。照片旁,醒目地贴着童长荣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童承英有四个孩子,如今孩子们过得都不错,对她也很孝顺,让她去新房子住,但老人却不愿意。对她来说,这里有关于父亲、母亲和奶奶的记忆。

  提到参加天安门阅兵式,童承英告诉笔者,她对此感到很激动和高兴。9月3日早上5点多,兴奋得一个晚上没睡好觉的童承英就起床了,吃过饭后,她穿着定制的衣服等待出发。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大约8点多,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等待阅兵式开始。抗战老兵和英烈子女以及支前模范作为第一方阵乘车出场。

  童承英说,她坐的车子是13号。当车子经过天安门,看到习主席时,童承英再也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童承英说:看到主席,我们就招手,主席也招手,我们欢喜、感动,还激动得流泪了。

  在宾馆等待阅兵式的日子里,童承英接触到了那些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了当年的抗战故事。童承英说,有一位102岁的老兵,还有子弹在肚子里。他们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如今却如此豁达。我们回去后,除了要把阅兵式的见闻跟家人分享,还要把抗日老兵的高尚情操告诉他们。

  参加阅兵式,亲眼见证祖国的强大,童承英非常激动。想起从未见过面的英烈父亲童长荣,以及等了一生、却始终等不回丈夫的母亲何佛清,童承英深有感触。“我们这一代的幸福,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童承英表示:我们要继承父辈遗志,把国家建设好,国家强大,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对此,郑卫芳也深有体会。阅兵式预演,是她代替母亲去的,她也感到了热血沸腾,以及从中传递出来的国家力量。“外婆生前,我们曾问她这么多年的等待是否值得,外婆的回答是值。外婆说,外公是为了国家牺牲的,她的等待有意义。”

  据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仕仪告诉笔者,8月19日当天,在县民政部门的安排下,由专人开车将童承英老人和她的大女儿郑卫芳送到合肥。因为童承英老人已近八十高龄,身体又不好,大女儿放下手头事情主动陪同母亲赴京。张仕仪说,为了看大阅兵,他们居委会也调整了工作安排,让两委班子成员休息一天,能好好地观看。9月4日下午一点左右,童承英母女由专车从合肥接回枞阳。

  78岁的童承英是抗日英烈童长荣的养女,1945年来到童家,从未见过父亲,只在奶奶和母亲的口中听说过父亲的英雄事迹。

  童长荣是枞阳县人,出生贫寒,自幼丧父,由寡母抚养长大。1921年,他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学运斗争,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不久便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童长荣留学日本,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日本特别支部的领导成员之一。回国后,童长荣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1929年,他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31年3月,童长荣任中共大连市市委书记,11月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934年春,日军加强围剿东满游击队。当年3月21日,身患重病的童长荣和部队转移到汪清县十里坪庙沟一带时,被敌人包围。童长荣顽强战斗,直到壮烈牺牲。(王章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