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参加桐南游击队,陈相平是新四军的一名警卫员。为了保证各种情报、命令的及时传达,陈相平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斗智斗勇,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9月1日下午,在新四军老兵陈相平的家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老人向我们讲述着自己的抗日故事。
今年90岁高龄的陈相平当年是一位新四军战士,曾任人民空军某航校导航台台长。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七师担任警卫员,亲历了桐南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安全转移文件
1926年,陈相平出生在枞阳县铁铜乡,家庭非常困难,十岁时就给地主家放羊,经常在地里过夜。
“当时在日寇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备受欺凌,于是我参了军,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他说。1943年,17岁的陈相平目睹在日寇铁蹄践踏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的残酷现实后,毅然参加了革命。在首长的安排下,陈相平负责保管和传送文件,保证首长和部队的联系。1943年8月,陈相平在铁铜乡参加了新四军桐南游击队,当时最高领导是陈定一,大队长叫叶树森。陈相平参加桐南游击队后担任通讯员,负责保管文件和传送文件,保证首长和部队的联系。平时陈相平装作一个放牛娃和挖野菜的小男孩,每天手里总是提个小菜篮,日本鬼子根本不知道陈相平是个新四军。
1944年4月份的一天,陈相平和大队长叶树森住在铁铜乡,接到消息,日本鬼子要来铁板洲大扫荡,叶树森叫陈相平把文件送到部队(九棚),陈相平正走到保长吴炳发家附近,迎面走来一班小鬼子,情况万分危急。这时陈相平急中生智,从保长家的后门进厨房,将一包文件塞进鸡窝里,自己到菜地里摘菜,日本鬼子走后,陈相平急忙将文件取出,立即送到部队,保住了文件和同志们的安全转移。
掩护首长脱险
1944年5月16日,这天陈定一、叶树森等住在铁板洲下套口一家农户家里过夜。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陈定一等领导正在吃早饭,大部分同志吃完都走了,陈定一等三位首长和陈相平还没走,这时叶树森大队长吃完饭出去看看,突然看到一大群鬼子从北面正向这里走来,情况万分危急,叶树森大叫:“鬼子进村了!鬼子进村了!距我们这儿只有两百米了,同志们快分开走。”陈相平一边作好战斗准备,一边大声喊“首长快走,大家赶快撤离!”话音未落,迎面走来数名鬼子。陈相平连忙向前跑,日本鬼子拿着大刀追他,最近的时候离他只有二十来步的距离。陈相平边跑边拔出手枪,这时鬼子看到陈相平手里有枪,直叫新四军小手枪大大的有。陈相平看到前面有一大片芦苇地,急忙钻进芦苇丛中,日本鬼子看到陈相平进去了,就将这块芦苇地团团围住,日本鬼子又不敢进去,只好朝芦苇里乱开枪。见陈相平还不出来,于是日本鬼子叫了一个当地老百姓进入芦苇中找。这位老大爷看到陈相平,把手指指,叫他往里面走。哪里还有退路,一边是长江,另外三边都有鬼子,这时陈相平非常着急,他抱定了死的决心,将文件埋到泥土中,用泥巴盖起来,上面再按几个手印。陈相平当时想如果自己牺牲或被鬼子抓去了,领导来找文件也容易找到。这时,陈相平做好一切准备后,他轻轻地爬到大埂边,心里想着要赶快跑过大埂,逃出芦苇地。正在这时,一个日本鬼子走到陈相平的眼前,陈相平在埂下,日本鬼子在埂上,所以鬼子根本看不到陈相平,当时很惊险,要是跑就死了。日军整整围困了三个小时,不敢深入。最终,朝芦柴堆里一阵扫射,无可奈何地离开了。等小鬼子走后,陈相平连忙拿着文件找到了部队,叶树森大队长非常高兴,连夸他机智勇敢。
巧夺鬼子枪支
还有一次,陈相平和其他几名战士一道,趁着日军不备,抢来了好几条枪,立下了战功。1944年冬天,有一小股鬼子来铁铜做生意,他们开着一只小机帆船靠在铁板洲的江边。当时30个鸡蛋可以换一斤盐,有两个鬼子在换盐,四个鬼子在岸上打麻将,船的两边靠着两支长枪,还有三支长枪和一支机枪放在岸边。陈相平等五个新四军战士商量尽量不惊动鬼子缴获枪支,新四军战士中有两个人上船,一个人拿着长枪,一个人拿着机枪,陈相平一把就抱着三条枪,抱着就跑。船上还有一个队员,看到小鬼子正睡觉,一边还有一条枪,他正好顺手,往下一跑,一个手拿一条。就这样把枪都拿走了,然后躲进芦苇中。等日本鬼子发现枪没有了,想反抗也没办法,只好开着船跑了。这一次,陈相平他们得到了五支长枪和一支机枪,连夜把枪支转送到安全地方存放。后来将这批武器送到了江南总部。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让抗日军民倍受鼓舞。
陈相平老人回忆,在根据地抗日的时光是极其艰苦的,除了要防备日军还要注意国民党顽固部队的反共摩擦。打游击的时候,不在一块睡一晚上的,有时是一晚要换两个地方睡,有时候换三个地方。
回想起抗战的胜利,老人家的心头涌上了一丝悲伤,他想起了为抗战牺牲的战友们,想起了千千万万为保家卫国而捐躯的英烈们。
陈相平说,钱传目、钱传之、钱江峰、钱益新、钱建峰这些都牺牲了,有的才二十几岁,心里想着多难过。
“中国的抗战历史是用血与肉写成的。尽管现在国家强大了,生活好了,但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等于背叛。”采访结束后,陈相平语重心长地说。王章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