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二)

时间:2015-11-09 08:07:14

  百姓心中的“110”

  ——记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仕仪

  她是为民办事的“拼命三郎”,是居民心中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好书记……她,就是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仕仪。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不但要干事,而且要多干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家住庙巷里的王传宝,其丈夫因患脑血栓10多年卧床不起,儿子又双腿残疾。张仕仪在巡访中得知后,再也坐不住了,多次组织志愿者去帮忙,还想方设法为其募捐款物,帮助她家解决实际困难。社区矫正人员杨某,一度悲观厌世,随时可能“旧病复发”,张仕仪上门与其促膝谈心,还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让他树立生活信心。随后,张仕仪又主动和多方单位联系,为其谋得一份工作,小杨感激万分。对残疾人她更是倾注了满腔心血。残疾人朱永珍为了自强自立,自谋出路,手头没有创业资金,张仕仪想方设法为其谋得了创业救助金,这让朱永珍十分感动。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居委会的便民服务,她请人设计了“便民服务卡”,将社区各项服务内容及联系方式等印成卡片,送到每位居民手中。一张小小卡片,使居民与社区的联系拉近了,方便了群众。为了方便居民办事,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也不分白天和夜晚,她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庙巷里两边的菜地要铲掉,多年的生活垃圾要清理,她全是利用晚上时间搞定的。居民养老保险摸底调查统计工作也是晚上做好的。凤凰山两户居民因修下水道发生矛盾,她经过三个晚上的调解,终使两户达成协议。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张仕仪走街串巷,征求群众意见,共收集了群众意见12条,并把这些列入要为群众解决的实事。为此,她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终于修建了朝阳巷水泥路,疏通39户居民的下水涵道,修建了护城路树木花坛和铁栅栏,增设收水井五座,建造窨井二个,修通护城路与正大街下水涵管对接工程,安装背街小巷路灯十六盏。她还根据居民需求,专门建设了社区志愿者服务广场,成立了社区舞蹈队、艺术团。每逢重大节日都开展文娱活动,既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为社区发展增添了活力。

  如今,在枞阳镇新华社区,几乎人人都把张仕仪当贴心人,当成“110”。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她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社区的电话号码公布于众。哪里的窨井盖坏了,哪里的路灯不亮了,哪家自来水坏了,哪里的下水道不通了,哪条巷道不干净了,哪家邻居闹矛盾了,哪家夫妻吵嘴了,哪家独居老人生病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几十年来,张仕仪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数次嘉奖,不但被推选为镇、县、市三级人大代表,而且先后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唐升平  


  群众信赖的“土专家”

  ——记县国土局浮山国土所徐树宏

  徐树宏,2007年退出现役,在十几年的军营生活中,二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标兵和先进个人,并于1999年当选为济南军区空军第九次党代会唯一一名士官代表。回到地方以后,一直在基层国土所从事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其诚恳敬业的工作态度、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受干群一致好评。

  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徐树宏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国土系统出了名的。去年夏天,为了寻找位于某一山上的测绘标志,徐树宏不顾高温,拎上锄头,到杂草丛生的山顶去发掘。当时的气温在35℃以上,草丛中酷热难耐,徐树宏衣服被汗水浸透得就像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同事们担心他中暑,就劝他天凉了再找测绘标准。徐树宏摇了摇头说:“标志早日找到了,有关工作就可以早日开展,工作上的事耽误不得!”有一测绘标志在一农户的鸡舍里被找到,为了拍照备案,徐树宏二话没说就一头钻进了臭气熏天的鸡舍里,把在场的同事都看得目瞪口呆。

  身处基层,工作繁杂、琐碎而艰苦,但并不妨碍他的工作热情,随时出现在工作需要的地方。就在他老母亲患脑溢血住院期间,天天晚上在医院陪护,第二天还是照常骑摩托车上班。

  扎根基层,热心服务。徐树宏八年来一直坚持“一杯水”式服务,即每逢有来所办事人员,第一件事是给来人倒一杯热水,别小看这一杯热水,群众喝下去,温暖感与亲切感油然而生。

  一家生态园建设之初,涉及到一千多户农夫的土地测量,工作量极大,从早到晚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加上天气炎热,徐树宏终于在工作现场中暑病倒。但一想到测量工作迫在眉睫,只要自己一歇,后续工作就要停止,徐树宏又坚持坐了起来,继续投入到测量工作中。

  在徐树宏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基层工作人员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业务过硬,群众信赖。浮山镇土地流转、土地收储等各类用地共计1800多亩,涉及到千家万户,这1800余亩的土地分割丈量到户、登记造册,没有哪一块不是经徐树宏亲手用皮尺丈量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每次地块分户丈量汇总以后,总面积都能与GPS卫星定位测量的数据相吻合,八年来没有一次因丈量失误和误差而发生矛盾和纠纷引起信访和上访。在浮山,只要涉及土地用地丈量的,群众都说,丈量土地,国土所老徐是“土专家”,他量的不会错,我们放心。

  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不掉队的精神,在上班的第一年参加县国土系统专业知识竞赛大比武中便获得小组第一名和个人最佳选手称号。在上班的第一年他所领办的土地执法和土地收储工作中,执法调查的书面材料和土地收储报批的组卷材料被县局作为范本要求各基层单位观摩和借鉴。

  秉公办事,一身正气。执法巡查是徐树宏的领办事项,在执法的过程中,他多次被谩骂、被恐吓、被围困,但他从未气馁过、灰心过,而是坚持原则耐心说服。也有违建户用金钱和物质进行求事、求情、求办的,他一概拒绝。事后许多被执法对象也非常理解地说,这是你们的工作职责,只要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彰显公平,我也不怨你们。蒋骁飞  


  承载的都是群众安全

  ——记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胡舟

  今年2月,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胡舟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同年5月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一个刚过而立之年、从警8载的年轻警察身上为什么有如此亮丽的光环?而这一份份荣誉的背后又浸透了多少的血汗和泪水?日前,带着浓浓的敬意,笔者走进我县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胡舟的办公室,穿着警服的胡舟显得更加英姿飒爽。

  带着儿时的梦想,2008年,刚从安徽警官学院毕业的胡舟参加了县公安系统的统一招考,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顺利成为横埠责任区刑警队的一名刑警。在刑警队的3年他勤学苦练,长年奔波在基层一线,让自己的执法办案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2011年9月,他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县公安局从基层刑警队遴选到法制大队,从一名刑警转换成一名法制民警。该项工作专业性强,要求民警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及业务能力。为了胜任这项工作,胡舟在工作之余不忘强化自身业务与理论水平,并于2013年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首批高级执法资格考试。

  5年来,他共审核各类案件3300余件,审核的刑事案件没有一起被检察院绝对不起诉、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审核的行政案件没有一起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被撤销或变更、败诉的,他用事实诠释了法制民警的履职尽责。同时,他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法制监督新模式,在主动执法上下功夫,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几年来,他先后提前介入处理、侦办重大、疑难信访案件30余件。

  今年4月份,周潭镇一居民因患病得不到亲人的合理扶养而起诉,要求对其亲人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只是口头描述,提供不出任何确凿的证据。为查清事情的真相,胡舟和他的同事们多次与当事人交谈,安抚其无助及痛苦的情绪。同时多次走访周边群众,到当事人曾经医治的医院调取相关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取证,调查的结果正如当事人所说的那样。县公安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在经过批评教育后,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既违背了社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随后积极筹集了10万元资金送到患者手里。

  “警察就是要惩恶扬善、主持正义,以无私、无畏和高度的责任感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胡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4月5日,胡舟被县公安局安排在森林防火重点乡镇周潭镇据点。上午10时许,周潭派出所接到报警:周潭村一五保户的房屋失火,火情紧急!胡舟立即与所里民警赶到现场,只见屋内一片火海,厨房里还有一只液化气罐,且是满罐气!危急时刻,胡舟忍着火烤,冲到厨房后门,用水将厨房的火势扑小,迅速将液化气罐搬至屋外水塘边……

  同为警察的妻子得知这件事后哭了,她问胡舟:“要是那个液化气罐爆炸了,当时你想到我和女儿了吗?”胡舟只是笑了笑,带着愧疚轻轻地摸了摸妻子的头发。

  “八年的从警生涯,锻造了我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其中有苦、有乐、有悲、有喜,但更多的是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警察,肩负的是人民的安全,承载的是百姓的期望,我对警察事业爱的深沉。”胡舟如是说。高春英  


  大爱撑起一个家

  ——记枞阳镇新华社区王传宝

  18年来含辛茹苦照料、服侍由于脑萎缩而瘫痪在床的丈夫以及由于脑供应失调造成瘫痪的儿子,始终不离不弃。如今,她已经62岁了,尽管身体不好,却仍然每天照顾父子俩。从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下床、大小便、洗澡等一切事务,都是由她代理,同时,还要养育一个8岁的小孙女。“自己一天一天老了,照料父子俩显得力不从心了,要是我在他们之前死了,他们怎么办……”话未说完,老人的眼睛就红了。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枞阳镇新华社区王传宝家。尽管家中有两位瘫痪的病人,但收拾得还算整齐干净。我们说明来意后,王传宝告诉我们,其老伴49岁时发病,52岁因病退休,从此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行走,手脚伸展都困难,一点知觉都没有,平时难受的不得了时就哼哼,大小便经常失禁。18年来,王传宝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一直呵护着他,帮助洗澡、洗衣、喂饭、抱上抱下,有时大小便弄到身上,她也是笑脸相迎,不发半句牢骚,将其擦洗干净,由于精心服侍,其老伴一直生活的很舒心。

  “屋漏偏遇连阴雨”,6年前,王传宝的儿子也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与其老伴一样的病症,不能行走。为此,她举债带着儿子到北京等大医院求医,经医治保住了生命,却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也在此时,其儿媳妇忍受不了,招呼不打一声,就一走了之,连孩子都未带走。现实面前,无情的打击,王传宝坚强面对,毅然撑起了这个家,既担起了照顾老伴的责任,又挑起了服侍儿子的重担,同时还要养育小孙女,老天怎么这样对她呢?

  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从容面对,无论春夏秋冬,王传宝每天起的很早,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做饭,然后帮助老伴穿衣、洗漱,再一口一口地喂其进食。喂上几十分钟后,待老伴吃完饭,还要将老伴背到椅子上。安顿好老伴后,又要帮儿子穿衣、洗漱,给他盛饭。之后,挽着儿子在屋里走上几圈,帮其解决好大小便,一年四季,精心照料丝毫不变。

  令她感到自慰的是,18年来的心血和爱心没有白费,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长期卧床的老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床上卫生干净,没有异味。而儿子呢,以前没有她搀扶,根本不能动弹,现在已经能够坐起来;以前大小便要她帮助,现在能够扶着墙壁和凳子自行解决。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和改变,是一种非凡力量的逆转,这种非凡的力量是王传宝至诚至爱的力量所产生的。

  每当社区干部和其他人去她家看望时,总是被她朴实无华、高尚的人格品德所感动,总是称赞她才是真的贤妻良母,但她总是对人轻轻一笑,默默地说:“我就坚信我们这一辈子是一家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还是,我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尽力而为地为他们父子俩服务,除非到了我不能动的时候。”说到又能做到,18年如一日真情照顾,多么不容易。在整个新华社区及其周边,绝大多数人都晓得她的感人事迹,都被她高尚的品德所感动。本报通讯员  


  带头创业助乡邻

  ——记白云生态园林公司总经理吴权明

  作为农民无职党员,他不甘贫穷,勤劳苦干,以坚强毅力和首创精神,带头走上致富路。他帮贫扶困,心系农村弱势群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展示了一名当代共产党人的别样风采。先后荣获“项铺镇优秀党员”、“枞阳县农民创业带头人”等称号,他就是枞阳县白云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权明。

  率先试验示范,推广科学种植技术。2005年他承包了白石村大畈圩1500亩农田,种植果树(有机水果)和水稻。没有农技知识,他购买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书籍自学,报名参加农业广播学校函授班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同时请农技人员到现场进行科技指导,做到科学管理、优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他不仅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还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如美国“加州早甜梨子”、日本“南国红葡萄”、韩国的“大白桃”等,其中从日本引进的“海沃特”猕猴桃,经过6年的辛勤摸索和培育,猕猴桃个大味美,亩产达到4000斤以上。引进的“早兰”西瓜新品种、茅苍术中药材等先后在公司基地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为解决农药化肥残留问题,他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安徽省六安市奥林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签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实施有机、无机、生物肥三位一体的科学配方模式,运用太阳能杀虫灯、草木灰、石灰水等方式,消灭病虫害,不使用农药。该公司生产的果蔬被国家环保部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也是目前安庆唯一一家有机水果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已累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件、适用性专利10件。公司先后被评为枞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科普示范基地、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庆市科普示范基地、安庆市“阳光兴残就业扶贫基地”、安徽省民营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

  开展科普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吴权明致富后,积极为乡邻传技授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公司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农业从业人员、转移就业农民和农村妇女提供科技培训、科普教育,还聘请专家讲课、授课,免费邀请周边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并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和良种、果苗。先后送科技下乡15项,发放科普图书1000余册,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技术培训19次,受训人数13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17次,带动周边1000余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1500元。

  热衷公益事业,弘扬扶残助残精神。几年来,村里修建道路,桥梁,他先后捐资10多万元,义务挖了一口当家塘,解决下游农田灌溉难题。逢年过节,吴权明都会购买粮油、大米等生活用品,慰问村里的残疾人贫困户,让他们度过安祥、和谐的节日。他的基地已经为5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提供了岗位,其中就有20个岗位是专门为残疾村民就业而设置的。本报记者  


  最美孝心儿子

  ——记汤沟镇陈公村李飞

  27岁的汤沟镇陈公村红心组青年农民李飞,面对高位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长达8年之久的父亲,他放弃了学业、工作和婚姻,精心伺候,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他在当地被人们赞誉为“最美孝心儿子”。

  父亲李继芳30多岁才与母亲结婚,成了上门女婿。母亲婚后不久因患灰质性骨髓炎瘫痪。李飞只有9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了人世。父亲后来没有再婚娶,既当爹又做娘,一把屎一把尿地将小李飞拉扯长大。苦难的孩子早懂事,父爱的力量让小李飞读书勤奋,2004年他考入了一所中专院校。

  在李飞读中专第二年的夏天,父亲因劳累过度患了脑溢血,生命垂危,送往医院抢救。李飞只有休学去照料父亲,父亲住院期间,他忙着问诊拿药,端水喂饭,精心照顾,没睡一个囫囵觉,吃过一顿热乎饭。连医生们都被感动了,“像这样的孝心儿子,多少年了还真少见。”

  李飞做梦都没有想到,命悬一线的父亲在生命弥留之际躲过了一劫,但是从此却瘫痪在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家庭断了经济来源,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吃喝拉撒谁来照料。忠孝不能两全,他面对现实别无选择,放弃朝思暮想的学业和远大梦想。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彻夜未眠,也不知流淌了多少伤心泪。

  17岁,人生金色时代,而小小年纪的李飞就顶起了家庭重担,那份苦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天白天要到地里干农活,晚上还要为父亲洗刷翻身,然后睡在藤椅上睡个囫囵觉,身体本来就很单薄的李飞又瘦一圈,稚嫩的双手长满了老茧,狭窄的双肩磨破了皮,鲜血染红了衣衫。

  父亲一瘫痪就是八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不起,生活起居都得靠李飞一人伺候。他天天给老人喂饭端水,穿衣洗刷,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2008年,“天龙制衣厂”落户村子里,老板善心让他做钟点工接济生活。为了多挣点钱,李飞每天比别人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做好饭后服侍父亲起床,喂完饭才去上班。中午,他又要急忙赶回家为父亲做饭。

  由于父亲久病心情烦躁,时不时发点脾气唠叨几句,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安慰父亲,以笑待之,从未因此吵过嘴、红过脸。他这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凡人善举,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赢得了人们的赞美。

  为了照顾父亲,他错失了几段姻缘,至今仍然单身。“原来也曾谈过恋爱,但都不了了之。”李飞说,前些年曾遇过一个不错的姑娘,她家人知道父亲常年瘫痪在床,坚决不同意,两人最终还是不欢而散。后来断断续续地,也认识了几个女孩,但女方一听说他的父亲,恋爱就夭折了。“不结婚,我不后悔,”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脸上是尴尬的笑容,“老人最想要的,不过是儿女能在病榻前陪他说说话,我宁愿做一个孝顺的单身汉,也不愿娶一个不孝妻”。

  2013年6月11日,被病魔折磨8年之久的父亲,与世长辞了。父老乡亲们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基层组织也被李飞的孝心所感动,大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一笔笔“爱心款”送到李飞手中。李飞表示要永远记住这份情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要回报社会。

  让生命延续,让大爱升华,李飞用无声的语言谱写着大爱的乐章。刘毛腊  


  身残志坚传爱心

  ——记枞阳镇胜利社区林香梅

  日前,枞阳镇胜利社区林香梅女士获得我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也意味着她一贯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行为获得官方的认可,可谓实至名归。

  今年8月份,该社区居民林香梅女士主动来到社区,捐出2000元给一困难大学生江某志(化名),这是林香梅女士继去年之后又一次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大学生。据该社区委人员介绍,江某志系该社区一名贫寒考生,今年考上了本省一所大学,父亲是一名残疾人,母亲无业,家里生活清苦。林香梅了解后,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林香梅与丈夫许李友在县城经营体育用品专营店。许李友在枞阳可算得上是个名人。俗话说,一位成为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妻子。许李友林从事爱心活动,林香梅总是在默默地支持他。笔者曾亲历一次,2013年5月19日是第23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上午,丈夫许李友作为市残疾人自强和助残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正在全市巡回做报告,在参加报告团活动的间隙,林香梅事先准备好20多套运动服,驾车从安庆接回丈夫一同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助残,为该校全体学生每人捐赠一套运动服。林香梅还与丈夫许李友一起,积极支持县里的体育赛事,今年“五一”期间,又拿出3000元现金和价值2000的物品赞助县职工乒乓球赛。

  每年高考期间,林香梅主动加入了爱心送考车队,义务送考15余名考生定向送考1名考生。有一次,林香梅送完最后一名考生准备回家吃晚饭时,又看到一名妇女带着一名考生在路边焦急等车,她主动停车问他们去哪呢?中年妇女说去会宫岔路口,并问多少钱?林香梅说不要钱。中年妇女表示不要钱不敢坐她的车,中年妇女看到她车上的“爱心送考车”标志时,才放心地上车了。到目的地后,中年妇女非要拿出50元“车费”,被林香梅婉言谢绝了,并感谢中年妇女对她的信任——坐了她的爱心车。

  他的丈夫许李友说,妻子还有一个无偿献血本,早在2006年,就开始加入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队伍。

  今年8月20日,是农历的“七夕”,当天上午,第九届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开幕式在黄山翡翠谷隆重举行。在开幕式上,许李友、林香梅夫妇作为全国10对夫妇之一上台接受“最美爱情”人物表彰。也是我市今年唯一一对在该节上受表彰的“最美爱情”家庭。夫妇林香梅的右手其实也属于轻度残疾,是切断后被重新接起来的。当年才20出头的她在浙江一家毛纺厂打工,右手是被机器切断后,没有人生方向的她觉得前程一片灰暗,一位亲戚为了鼓励她,将许李友的事迹说给她听,听完后的林香梅为之一振,一个人悄悄从老洲镇坐40公里的车来到许李友的店,默默地关注他。就这样他们相识相爱了。林香梅欣赏许李友的坚强、乐观、精明能干,许李友也喜欢林香梅的单纯、美丽、善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俩人便认定了彼此。

  就这样,林香梅许李友这一对残疾夫妇通过身残志坚的自食其力,向社会传递着大爱,成为这个社会当之无愧的“正能量”!据粗略统计,夫妇俩这些年来积极投身赈灾、资助贫困学生、资助残疾伙伴、孤寡老人、赞助体育赛事等公益事业,多次捐款捐物,累计折合金额达16万元!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