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民生]“文化盛宴”提振精气神

——我县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

时间:2015-12-04 15:53:43

  

  如今,广场文化、健美操等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大街小巷,送戏下乡演出络绎不绝,一场场精彩演出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县文广局以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规划,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了全县文化产业健康较快发展。

  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前完成

  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今年7月底,我县208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提前完成,累计共投入资金124万元,架设光缆90公里,惠及12个乡镇23个行政村,有效的解决了3332户一万多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乡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和完成时限,今年三月份,我县制定了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文广局除采取开会、发文等传统监督管理手段外,该局主要领导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当场解决,疑难问题拿出方案限期完成,并通过回头看检查最终实效。针对任务点附近可能存在盲村的现象,县文广局在发现苗头后,立即召集乡村两级专题研究,对施工规划、资金器材、工程技术人员、建后管养等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地拿出解决方案,重点帮扶。金社乡向荣村、云岭村,横埠镇孙岗村,白湖乡龙城村,麒麟镇新安村、梅花村提前实现全覆盖。老洲、麒麟、会宫等乡镇大量采用光缆建设,并留有备芯以利后期发展,这不仅优化了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信号质量显著提升,故障率明显下降,群众对此反映良好。

  目前,我县除三个江心洲乡镇外,已实现全县一个前端、一张网。如果某个网络节点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影响下流的线路畅通。为明确管理责任,按照信号走向的流程图,我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维护运行管理体制。除合铜路省级主干光缆由省安广网络维护站负责外,其它线路的检测、保养、维修,县内都专人负责巡查管理,全县每天有8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在岗位上待命,做到一般故障在24小时内排除,重大故障在72小时内排除。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我县2015年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主要是指“二馆一站”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工作,即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该工程项目总投资150万元。

  文化民生工程实施后,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公共文化类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同时,文广局成立各项民生工程协商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根据省、市出台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实施办法,我县及时制订了实施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县政府将文化民生工程列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订了枞阳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责任追究。

  今年以来,全县所有公众文化场馆向群众公示服务目录,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截至11月份,县图书馆免费接待读者15万人次,县文化馆免费提供服务5万人次,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在42小时以上。县图书馆每年送图书下乡3000册,利用多功能报告厅开展“枞阳大讲堂”文化活动,每三个月举办一次。馆内开辟了枞阳名人展厅和黄镇纪念展厅,接待社会各界团体参观达万余人次,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开设了少儿阅览室,每天接待读者上百人次,设立了残障阅览室,免费为残疾人开展送书上门活动,拓展了服务功能。县文化馆开设了美术、摄影、硬笔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类培训班96期,辅导学员万余人次,主办承办文艺演出20多场,组织各类展览12次,有力地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文化改革成果群众共享

  我县2015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涉及到235个行政村,该项目总投资282万元。

  为让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改革成果,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县制订了《枞阳县2015年农村文化专项资金补助管理使用细则》,规范了资金的审核和拨付程序。在中央、省专项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按标准及时足额配套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70.5万元,设立了专项账户,专款专用,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在项目实施方面,我县根据省、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及时制订《枞阳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完成时效。同时,制订了向公众开放公示制度,保证文化信息工程村级站点每周开放5天以上,农家书屋免费对外开放每周5天以上。对需政府统一配送服务的项目,如“农村文艺演出活动——送戏进万村”项目,由县政府采购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确保向农民群众输送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看戏看演出的需求。制订了《枞阳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考核办法》,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落实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文广局开展经常性督查检查活动,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民生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截至11月份,全县共送戏进万村235场,农村电影放映2820场,体育活动1410次,农家书屋图书更新与补充28200册,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此外,组织民营剧团送戏下基层进社区22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报记者 本报特约记者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