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来,县人社局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广阔的成才空间,推进了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就业撑起“保护伞”
张某家住枞阳镇,“今年过完年已经46岁了”,是典型的“4050”人员。自从离开原单位以后,就业之路并不顺利。向人社部门提交申请,之后就是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因为之前从事过教务工作,她顺利拿到一份工作。虽然薪水并不高,但对一度以为只能打打零工等退休的张某来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县人社局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解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等举措,实施就业援助工程,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把就业“保护伞”。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县人社部门根据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的特殊性,在广泛征求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枞阳县公益性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各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岗位类别、工作职责、薪酬待遇等。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补贴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等方面,严把人员关,确保上岗人员的公正性和补贴资金的准确性;对人员退出后的空岗,及时推荐或安置其他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保障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基本生活。目前,已开发408个公益性岗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5.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2%。二是千方百计开发见习岗位。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千方百计开发见习岗位,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依托县人社网公布全县就业见习基地名单,宣传就业见习政策,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开展政策咨询,发放就业见习宣传材料,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见习政策、改变择业观念、提高求职技巧,积极参与就业见习;依托《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将见习基地、见习岗位、见习生纳入系统管理,全面落实见习高校毕业生基本生活补助政策,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全县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5个,安置就业见习65人。三是稳定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该局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人社、司法、党建等基层特定岗位调查摸底工作,共提供54个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吸纳就业困难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截至目前,有39名毕业生在岗服务,还有15名补录计划,待省统一招考后安排到岗。
为了将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好做实,县人社局稳步推进就业技能提升工程。一是注重培训工作的实用性。通过调查走访、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城乡劳动者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明确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条件和有关管理细则,为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好关,从源头上确保培训质量。目前,认定了5家培训机构为定点培训机构。二是认真做好培训的审核和监管。开班前,组织工作人员去现场查看了解企业规模和人员情况,再确定其是否具备开班资格;培训中,采取每班不少于三次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督查,查看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除了到现场查看结业考试情况,还对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询问,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三是严格按照资金拨付程序。按照省厅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直补个人的补贴由经办机构及时打卡发放给个人;直补企业的按照工种目录上的标准拨款至企业账户,并在县人社网进行公开公示,同时在安徽省职业培训信息系统做好同步录入操作,确保发放补贴资金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我县已培训学员2644人,完成目标任务101.69%。其中企业新录用人员2502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高中毕业生69人,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73人。
医保异地网络结算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主线,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让更多城镇居民享受到了国家医保惠民政策。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数为7.1万人,截至到10月8日,我县已经参保登记7.4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5%。本年度有8354人次享受居民医保待遇,有89人103人次享受大病补充保险待遇,支付医疗保险金1371.78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支付比例达70%以上,深受群众欢迎。一是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窗口业务人员实行A、B岗工作制,严格审核和复核程序,在不影响内控制度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审批程序,方便参保人员。对特殊、有疑问的报销材料,及时组织人员调查落实,做到不该减的程序坚持不减,确保医保政策执行到位。二是不断提高待遇水平。2014年1月实行城乡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全年有90人享受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金34.83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保障水平。三是加强“两定点”管理。开通了县内住院、慢性病、普通门诊网络实时在线和网络结算,开通了安庆市内异地住院网络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坚持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对异地就医大额发票均实行电话核实,必要时去病人所住医院进行核实;对外伤类等有疑问的案例实行到医院、病人所在单位、交警队等多方进行核实,确保无误;对冒名住院、挂床住院、搭车开药、大处方、虚假发票等违规现象,及时做出处理。通过以上举措,使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能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基金的安全。目前,我县认定点医疗机构有36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7家,社区医疗机构7家;认定定点药店有25家。
养老实现应保尽保
11月30日,家住官埠桥镇官桥村的王寅生、李应池和汪丙文三位老人来官桥农商行领取养老金,他们每月能领到70元养老金。谈到养老保险,三位老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说,现在他们每个月有70元养老金,子女的负担轻了不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他们全家人受益。
自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我县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保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制订考核细则,强化主要领导督办力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30多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实行以奖代补,有力的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靠实工作职责。我县坚持规范化实施,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月通报制度。同时,按照“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的宣传原则,我县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农民工回乡过节的时机,在春节期间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月活动,社保经办人员主动上门进行宣传,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广大居民更加充分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提高参保意识。截至2015年11月底,有39.29万人参保缴费,征收养老保险费4735.51万元,完成下达的任务94%。有14.08万人领取养老金,本年度共发放养老金12610.48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要求,该局通过基层公益性岗位,为每个乡镇配备了一名懂计算机操作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此项工作,实现了业务数据网上经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从而使基层经办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上门服务、电话访谈的方法,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政策解读和参保服务活动,提升了政府形象,激发了群众的参保热情。全县22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263个行政村(社区委)与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实现联网,实现了“参保在村居、经办在乡镇、管理在县局、支付在银行”经办管理模式。 周宇平 王章志 周晨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