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笔者在陈瑶湖镇白云村决心圩泵站工地看到,泵站建设工地依然是机器轰鸣,寒风丝毫不能阻挡水利建设的步伐,工程现场“热气腾腾”,秩序井然。该镇水利站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这个泵站总投资60多万元,建成后1800亩农田灌溉条件将有效改善。”枞阳镇青龙村刘庄大坝加固工程现场,也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对水毁堤坝进行修复浇筑。
“八小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来,我县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掀起了“八小水利”民生工程建设新高潮,全县小型水利工程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美好乡村建设与水利建设规划相结合,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山丘圩地区水利建设各有侧重。确定申报项目后,即时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坚持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八类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积极与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对接,了解并掌握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土地治理、扶贫开发等项目中水利工程的安排、实施和完工情况,充分整合支农涉水项目资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提前制定2015年度整合项目计划。
分类实施,规范操作。在“八小”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我县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尤其是对重点水利工程和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六个关口,形成以“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截至目前,全县今年完成土石方548万方,占计划任务91%。2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招标,现已全面开工建设;小型泵站更新改造64处4045kW,目前全部开工,完工3655kW,完工率达90%;小水闸14处全部开工,其中完工10处,完工率71%;河沟清淤工程110条,已经全部开工,目前已完工91条,完工率83%;塘坝扩挖工程2156处,全部开工,目前完工1949口,完工率90%;中小灌区改造2处,目前全部完工;末级渠系改造2万亩,目前已全部完工。
农饮工程惠及7.28万人
随着11月22日项铺水厂正式通水,我县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继正式投入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县广大群众面临的最实际、最关心的生活问题。为确保百姓饮水安全,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2005年开始实施,2007年起该工程被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今年,全县总投资3949万元,新建浮山、陈瑶湖、老湾、杨湾、项铺和耦山等6座水厂,对长沙、凤仪、义津和滨江等4座水厂进行管网延伸改造。该项工程涉及9个乡镇45个行政村和34所农村中小学,可解决7.28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在新开村,笔者看到在占地5300多平方米的水厂区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的检测、调试,为通水作最后的准备工作。据介绍,原水厂规模较小,制水工艺简单,水量不足,水质也不能保证。扩建后的水厂,日产水量达1万吨。水源水经粗滤、生物慢滤两级过滤后流入清水池,然后进行水质消毒处理,最后用配水管道进入用水户,能解决周边1.38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供水受益区总人口达7.16万人。新开村村民唐来礼每天都要到水厂边转转,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这几天水厂就要通水了,我们马上就要迎来“一打开水龙头,水就会哗哗流出来”的日子。
2015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点多面广,惠及千家万户,我县在人、财、物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各项目所在地也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工程建设的协调推进。在资金筹措、拨付、使用和监管方面严格按照水利行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及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相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代表负责项目施工进度及质量,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县财政、纪检等不定期地对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全面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等四项制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和年度投资计划顺利完成。 王章志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