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大块头”做强 “压舱石”企稳

——枞阳县“十二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述

时间:2016-01-11 15:44:14
 

  一个个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一项项重大工程压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13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82%,完成投资235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1.7亿元。其中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7个,完成投资172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近2亿元。这五年,县委、县政府树立“政府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拿出“坚定不移主攻项目”的劲头,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撑明显、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生态环保不断加强,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建立了重大项目县干联系制度、重大项目调度机制、项目评估核准工作机制等一整套的工作推进机制,让项目工作贯穿全年、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坚定不移地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作为县域经济的引擎和抓手。构筑四大招商引资平台:枞阳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8.3平方公里2014年获省政府批复;横埠工业园精心做大做强汽车零配件产业,正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枞阳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概念性规划117平方公里;桥港工业园随着池州大桥项目的开工建设蓄势待发。创新三大招商方式:推进“一把手”带头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100余次;成立24个驻外招商组,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零距离招商;将环境优化引入招商机制,建立“三项清单”制度,45个窗口474个项目进驻政务中心,枞阳被评为徽商最佳投资区域。“十二五”期间,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到资额22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24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涌现出一批“大块头”,而且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20.1:54.6:25.3调整为14.9:56.5:28.6。

  一是工业项目体现“转型升级”。千仞岗制衣、华茂纺织园、汉武纺织产业园和新签约的高档家用装饰布项目,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高精度铝板带箔、非晶磁芯、玄武岩新材料开发、诚易金属新材料、低压电器互感器、手机钢化玻璃保护膜等项目实现了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三公山风电开发与天然气接线工程,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翼双飞。二是服务业项目体现“新型业态”。浮山旅游开发和莲花湖、旗山公园拉开了我县“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序幕。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会宫晓春生态旅游、浮山二期、钱桥祥龙观光园等全力打造“文章之府,山水枞阳”。红星美凯龙枞阳商业综合体集家居、购物、服饰、餐饮、娱乐、住宅为一体,与御华府城市商业综合体共同打造城市新商圈,构建城市新地标。大方和旗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大运汽车综合市场等,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多样化发展。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十一五”期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项目体现“民生导向”。新建城区骨干路网16公里,改造道路7公里,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入近10亿元,推动城镇化率保持年均2个百分点的增长。2013年,义津至小缸窑公路开工;2014年,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开工;2015年,池州大桥及其北岸接线工程开工。一批事关枞阳发展、事关民生所向的的交通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五年间累计完成水利基础投资1.83亿元,民生水利投资12.9亿元。

  从项目数量看,“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的亿元项目比“十一五”期间的项目总和还要多;从项目体量看,“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了30亿、20亿、10亿元、5亿元重大项目全覆盖。从实际投资看,“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实际投资逐年递增,累计完成投资占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从建设速度看,平均建设周期从“十一五”期间的4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2年左右。从产出效益看,重大项目创造的税收占比达到70%以上。从项目业态看,大项目已从传统产业占大头,变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一批重大项目正不断调新、调高、调优、调“绿”枞阳的产业结构。刘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