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枞阳县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枞阳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平台,加快推进“文化育县”的进程。他们依托黄镇图书馆的资源辐射优势,在全县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部分村设立分馆,读者在任何一个分馆,都可以查找和借阅全县所有图书馆里的图书,使图书馆服务功能得到充分释放,更好地满足了基层读者的阅读需求。
记者赵鑫鑫:“我现在是在枞阳县图书馆钱铺村分馆。近年来,枞阳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村民们只要办理了像这样一张图书借阅卡,就可以在全县所有图书馆查找和借阅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实现了全县图书资源的共享。”
潘新光是枞阳县钱铺乡钱铺村茶叶种植大户。这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设在村里的图书分馆,查找茶叶栽种与管理方面的图书,通过电脑检索,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书籍。
枞阳县钱铺乡钱铺村茶叶种植大户潘新光:“图书馆建成以后,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借阅各种书籍,这里是应有尽有的,对我们很方便,对我们农业生产有极大的帮助,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书籍来。”
与此同时,枞阳县还把文化事业建设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积极为文化民生工程“提档加速”。全县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免费向群众开放,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乡镇、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
枞阳县横埠镇居民孙小霞:“文化站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并且还给我们提供了服装、道具,我们姐妹们每天都到这里来跳舞,既锻炼了我们身体,又丰富了我们文化生活,我们姐妹们很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目前,在枞阳,从城镇到乡村,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正在泽惠群众。黄镇图书馆、县体育馆和正在建设中的县博物馆、县文广影视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已成为枞阳的新地标,其中黄镇图书馆已建成国家一级馆。
枞阳县文广新局局长谢虎超:“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近10个亿,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广影视中心,全县文化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公共文化网络初步完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
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枞阳县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团体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定期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下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演出,服务基层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赵鑫鑫:“我现在是在枞阳剧场,在我身后这群演员们正在为参加我市今年春晚而紧张地排练着。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这支来自枞阳县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的演员们,将为我市市民带来一个曲艺表演——黄梅大鼓,到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期待。”
枞阳县艺术中心演员施桂枫:“我们这个节目主要是通过黄梅大鼓这种形式,把枞阳的经济、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展现给铜陵人民,希望铜陵人民更好的了解我们枞阳。”
枞阳县艺术中心演员刘宏英:“枞阳是黄梅戏之乡,能够将黄梅戏这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呈现给铜陵人民,我也感到非常高兴。相信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更好的能够展现我们自己。”
近年来,枞阳县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以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为主线,积极构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让更多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与枞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共进。
枞阳县副县长周晓娟:“铜陵青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古铜都”之美誉。而枞阳是桐城派文化的故乡,名人辈出,底蕴深厚。融入铜陵后,是我们一个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今后啊,我们将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把我们枞阳传统历史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枞阳文化建设上台阶,努力开创我们枞阳文化事业的美好未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