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武是枞阳县邮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从业23年来,跑坏了40多双胶鞋,投递信件、报刊200多万份,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只要群众需要帮助,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乡村雷锋”、“最美邮递员”。他本人先后五次被县邮政局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被中共项铺镇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荣获安庆市邮政局“优秀报刊投递员”称号。
1994年,陈文武走上了投递工作岗位,在枞阳县钱桥邮电支局负责投递石马班,月工资100元。那时还是自行车投递,乡村公路的路况非常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下雨,黄泥巴沾在车轮上,卡在挡泥板里面,没有办法,只有把自行车扛在肩上来完成报刊投递任务。“死信”是每个邮递员都会遇到的事情,一两次仍投递不到的话,大多邮递员会选择签退,可陈文武并没有这样做。一封来自台湾的寻亲平信,由于地址变迁无法投递,于是他通过派出所、村委会、四处打听,苦苦寻找了近一个月,才把这封信送达村民手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休星期天外,他的投递从未间断,正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了当时钱桥镇宣庄小学胡浩老先生(省书法学会会员),为他题下“鸿雁传书,邮谊万里”八个大字。
1996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陈文武被调到枞阳县项铺邮政局负责白石班的投递。这是一条上下坡特别多的路线,完成整个投递任务有40多公里。每年的七八月份,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乡邮投递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因为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有特殊时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投送,而且其他人不能代替接收。七八月是农村最忙的季节,经常家里没人,一封通知书有时要投递很多次才能到达考生手中。有一次,在投递路途中自行车链条断了,一般情况下,投递工作就无法进行了,但陈文武坚持步行20多里路,将四份高考录取通知书悉数递到考生手中。看着考生们充满喜悦的笑容,陈文武从内心里为自己的这份工作而自豪。枞阳诗词学会查世超老先生曾赋诗《赠项铺镇邮局邮递员陈文武》赞道:“风霜雨雪下村乡,报纸书刊投递忙。恪守订单您最好,寻求知识我如狂。邮传联结千家谊,诚信经营万里香。且为陈郎歌一曲,绿衣使者亦风光。”(此诗发表于安庆诗词二00四年第16期116页)
陈文武意识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投递员,要想为老百姓服好务,过硬的基本功必不可少。《邮政业务学习》、《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中国邮政报》、《黑龙江邮电报》等书刊成了他喜爱的读物,没事他还愿意仔细研究报刊订阅目录,什么样的人适合订阅什么样的刊物,哪种刊物比较受老百姓欢迎,全装在他的心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陈文武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你们订阅报刊杂志拔打我的电话就可以了。”见到熟人或者喜爱看书读报的用户,陈文武都发一张名片,还会带上这句话。有的用户担心,自己白天上班去,订阅的报刊没地方放。陈文武告诉他们:“报刊没地方放,我免费给您安装报刊信箱。”当天,一个绿色的崭新的报刊箱就被安装在用户家门口。
“投递报刊的时侯,你想着用户,报刊征订时用户就会想着你。”陈文武正是靠着一股子钻劲,用行动,向客户诠释了邮政服务的真谛。如今,他在城关收投部负责的段道有政府、学校、医院等30多个单位,平均每天都要装满两大包,40多公斤邮件,投递流转额三十多万元,需投报刊一千多份。可他对于工作的认真劲,同事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得到客户的肯定。
二十三年,陈文武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小路,刻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留下的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平凡的邮递员,每天服务的范围有限,但对客户的服务始终无限!(蒋骁飞)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