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乡村老油坊路在何方?

时间:2016-06-17 11:36:35

  吴师傅和妻子魏金英将油饼固定在榨油机的油槽上。

  吴师傅用楔子固定油饼。

  6月,枞阳县钱桥镇朝阳村大片的油菜已收割入仓,农民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不多时,这些入仓的菜籽都将被送往村里的朝阳油坊,交上不多的加工费,便可以常年吃上由油坊师傅榨出的浓香菜籽油。

  朝阳油坊的榨油师傅吴成来今年56岁,榨油经验已经有40年。吴师傅介绍说,这座油坊是祖上传下来的,大约有100多年历史了。油坊被分成里外两层,外层是一个大灶台,旺红的火苗熊熊燃烧,一个大炒锅内盛满了刚清理干净的油菜籽,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一个特制的扇叶形工具带动菜籽均匀翻炒。吴师傅告诉记者,这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炒籽,火候和时间是关键,青了不香,老了会苦,这需要他凭着多年的经验随时掌控。等菜籽炒熟后要全部取出摊晾,等到一定温度时再进行碾磨。油坊里层是油坊的主要操作间,碾磨机、蒸灶和榨油机摆满了操作间。

  吴师傅和妻子魏金英将外层摊晾的菜籽倒进碾磨机,随着隆隆的机声响起,一阵浓郁的香味随着传来,飘满整个油坊。只见乌黑的菜籽经过碾磨之后化成细细的粉末,待一桶磨完,吴师傅用铁锹将菜籽粉末铲进蒸桶,盖上木盖,放上蒸灶水箱,熏蒸十几分钟,吴师傅观察一番水蒸气的情况后,判断此时已经蒸熟,便开始在铁箍中扎稻草铺层,蒸熟的菜籽粉末被倒进稻草层上裹好,用脚踩实。吴师傅介绍说,这就是制饼,看似简单,却是榨油的关键工序,很有讲究,每块油饼都要做得大小、厚度一致。其中要使稻草扎得均匀,不疏不密,裹和踩的过程中需要力度适中,过大过紧影响出油率,过松过小则容易使油饼在榨油的过程中绽破外泄。

  油饼13个一叠,两叠一榨。吴师傅和妻子魏金英分别将两叠油饼抬入榨油机的油槽固定,机器开动,几分钟后,晶莹剔透、色泽金黄的菜籽油开始从油饼中渐渐渗出滴落在油槽里,汇成一条“油流”流进油桶。吴师傅告诉记者,油坊在他父亲手中时,榨油还经历过人工压榨,五六个壮汉手持一根用绳索吊着的木锤,奋力撞向木楔子挤压油饼,反复打压,需持续两三个小时,后来使用榨油机,目前只需一个小时便能完成,既省时省力,还能节约下很大一部分人工费用。

  吴师傅介绍,一般的机械化榨油是从将菜籽炒熟后直接进行压榨,而他家制作时会经过炒、磨、蒸、榨四大工序,其中的蒸是关系到油质的关键步骤。而其中的制饼更是其中的精髓,也是他们家榨油和一般机械榨油的明显区别,这样榨出来的油油质纯正香浓,色泽金黄鲜亮,而且保质时间长。

  榨油期一年只有四五个月,大约从6月到10月,吴师傅和妻子忙碌的时候,一天要榨1000斤左右的油菜籽,出油三四百斤,一家全年的收入也就在这四五个月间。榨油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收购菜籽榨油出售,还有一种是代乡亲们加工,而代加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吴师傅告诉记者,他榨油的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就算是收入低点,人累点,但也要把这份手艺传下去,等到自己干不动了,就把作坊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继续一代代传下去。

  据朝阳村村委会主任付家生介绍,由于朝阳油坊榨的菜籽油油质优良,口感香爽,村里和周边的人们都会到此加工或是买油,很多人还把油带到外地,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但随着现代化机器榨油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市场和价格对较为传统的榨油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挤压,加上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这种费时费力又没多少利润的技艺更是引不起青年人的兴趣,油坊的发展和榨油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较大困境。朝阳村村总支书记疏中超表示,目前,村里正积极帮助朝阳油坊打造品牌,寻找市场,希望能够借此传承和发扬手工榨油技艺,扩大其生产规模,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方盼亮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