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温顺的横埠河,进入今年多雨的六七月,一下子变得桀骜不驯起来,水位超历史、汛情险情超历史,但在横埠河南岸也出现了抢险增援超历史。继7月6日武警合肥市支队驰援之后,7月8日解放军某部200名官兵又奉命上堤,与当地干群一起谱写了一曲昂扬激越的抢险战歌!
当天,笔者注意到出险的大堤约300米长,但较相邻的堤段,堤身要低0.5至1米,顶宽只有2米左右。洪水正在堤顶上一道用编织袋垒起的窄窄的子坝边缘晃悠。陈瑶湖镇水圩村村委会主任谢杰峰说,横埠河流经枞阳县东部多个乡镇,流域面积430多平方公里,这里要溃破了,淹的可不是水圩一个村,陈瑶湖镇、老洲镇和普济圩农场20多万亩耕地与20多万群众都将受到威胁!今年主汛期,横埠河水位迅猛地蹿到历史最高水位以上,最高达13.88米,这里出现了漫溢,镇村及时组织抢险,用编织袋在堤顶加筑子坝,但前几天漫水再次出现,情况越来越危急。经过会商,决定做到水涨坝高!7月6日武警合肥市支队110名官兵先后赶来救援,加高了拱埂,暂时控制了险情。为从根本上解除今年洪水的威胁,解放军某部200名官兵7日晚从宣城一防汛现场回撤时接到命令,便马不停蹄地赶到陈瑶湖镇救援,8日一大早即上堤投入战斗。
抢险现场人声鼎沸。笔者看到,由于堤身受洪水长时间浸泡,有些松软,加上场地有限,机械使不上劲,只得靠人力。虽然天气放晴,但堤顶上仍是几寸厚的泥巴。官兵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脚烂了、裆破了,仍然顶着炎炎烈日,背着一袋袋泥土,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巴一路小跑,一部分则排成一字长龙,双手传输土袋,负责垒坝的官兵则举起泥巴袋一袋一袋地摔实。
在这支抗洪抢险部队中,有一个特殊的战士,他就是枞阳籍战士章四九,小章是枞阳县周潭镇人,家距抢险地点不到十公里。“这是我一个特殊的探亲假。”小伙腼腆一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心情无比激动,看到家乡的灾情,心情又很沉重。我要感谢奋战在枞阳抗洪一线的战友们,谢谢你们。作为枞阳籍战士,在家乡抗洪抢险,我更应当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不给家乡父老丢脸。”
另一边,当地镇村组织的突击队也在紧张地装袋、传送、垒坝,与官兵们展开了竞赛。同时,当地先后有20多批村民和企业、商户陆续为官兵们送来矿泉水、八宝粥、茶叶蛋等食品。到傍晚6时左右,一道2米多宽、1米多高的坚固的新堤把横埠河的洪水降服在河道里……
周巨龙 郜小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