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防洪墙爱心小分队:“灾民的需要就是我们行动的号角”

时间:2016-07-13 16:50:41

  入汛以来,枞阳县连续降暴雨,引发洪灾。此时此刻远在外省创业的吴璋林得知家乡受灾的消息后,毅然放下手中事业,回家投身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7月5日吴璋林等人自发组成一支抗洪小分队,并取名为“防洪墙爱心小分队”,意即通过自己的力量也在御肆虐的洪水前垒一段“防洪之墙”。

  这支队伍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其中有退伍军人、大中学生、个体工商户,还有家庭主妇,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有50多岁。他们分成了三队,一队上抗洪一线挑土、扛沙包;一队到灾民安置点做义工,打扫卫生、维持治安、照顾一些孤寡老人;还有一队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介发起社会募捐,把一些急需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

  领头人吴璋林更是身体力行,冲在抗洪一线。7月8晚,吴璋林为防洪墙爱心小分队购置铁锹、防晒帽子等物资。为防范台风尼伯特号带来的影响,吴璋林连夜组织小分队,7月9日一早就到枞阳闸防洪墙周边装运沙袋。汗水湿透了衣服,手上磨出了水泡,泥巴裹满了裤脚,累到直不起身子,他们仍不下火线,只想着多铲一锹土,多装一袋沙,为防洪墙的稳固多出一份力。

  这支队伍中有位女中豪杰——袁辉,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常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大姐豪气冲天:“哪里需要我们,我就去哪里!哪里是前线,我就去哪里!”就是这份胆魄让在场的人都尊称她一声大姐。一次在去白荡湖前线时,大姐不幸膝盖扭伤,整个膝盖大面积瘀青、红肿,大姐只是说了一句“没事,我们继续!”然后又奔波在抢险战场上,与任何一位男生相比毫不逊色。

  在抗洪一线穿梭的吴大哥也让人印象深刻。7月3日,在广西务工的吴发兵听闻家乡遭遇洪灾后便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7月5号下午到家后把随身的行李一放,便找到了吴璋林等人,组建了防洪墙爱心小分队,自此一直奔波在抗洪一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初次见到吴大哥时,只觉得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人,在人群中很难发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但是经过短暂的相处之后,他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7月10日下午,由于天气闷热加上几天几夜没有正常休息,他在白荡湖一线中暑了。小分队打算把他送回去,他却坚决不同意。后来,军队的医生得知情况后,送来解暑的药,他服用后稍作休息又在防洪堤上忙碌起来。直到12日他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了……

  前线参与抗洪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赛福物流江祥胜总经理听闻家乡洪灾后毫不犹豫地回家为小分队免费提供车辆服务;大一学生许景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介发起社会募捐,常常彻夜不眠;在枞阳陪读的家庭妇女主动为一线官兵送饭送水……

  防洪墙爱心小分队还有一部分队员每天穿梭在枞阳三中,藕山中学,安凤中学等安置点。他们为安置点打扫卫生,装卸物资;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开水打饭,陪老人聊天;还有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辅导功课,教他们画画、唱歌……

  “爱心传递,幸福随行”,这是爱心小分队的口号,从口号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做这份公益活动时内心的幸福感。“洪水不退,我们就不解散,只要灾民需要,我们就随时汇集到一起。”领头人吴璋林告诉记者,“灾民的需要就是我们行动的角号。”

  防洪墙爱心小分队自7月5日成立以来,为灾民募集数万元的大米、油、被子等生活物资,有60多人参加了白荡湖流域和县城防洪墙抗洪抢险,有40多人一直在灾民安置点做义工。(蒋骁飞 许景)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