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赛流域圩田水网纵横交错,良田菜地集中,是县城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随着汛情发展,县城迎宾大道、S228线先后被水淹没,7月10前无法通行,下北线成为县城抗洪抢险人员、物资进出的“生命线”,两赛流域安全已经成为县城抗洪抢险的重要保障,社会关注、群众期待。
自7月1日以来,两赛流域遭遇特大洪水袭击,雨情急、汛情猛、险情多。7月5日8:00,水位达14.6米,超保证水位;7月6日14:00,水位达14.95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5米,全流域出现多处漫堤,形势危急,一旦决堤,半个县城将变成汪洋。面对严峻形势,两赛流域防汛指挥部采取断然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沉着处置,力保长河南岸大堤安全,确保县城东大门畅通、保住“生命线”。7月7日,新华网《不夜的长河堤——记者深夜目击枞阳县城保卫战》专题报道了两赛流域抗洪抢险的情况。
指挥有力千方百计降水位
两赛流域洪水经永登二级站排入长江,该站设备老化,排涝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当前防汛需要。为降低水位,减轻长河南岸防守压力,两赛流域指挥部想方设法增加排涝设备,提升排涝能力。7月8日,从省防指调来3台排涝设备,总装机容量154千瓦;7月12日,加装4台总功率60千瓦的排涝设备;7月13日,又紧急加装4台总功率60千瓦的排涝设备。在永登电排站、县防汛抢险大队、供电、交通、交警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短短5天时间,新增了11台排涝设备,总功率274千瓦,相当于为永登二级站增加了45%的排涝能力,走进永登二级站,各种机组排起了“长龙”。虽然增加了不少设备,但是工作人员始终忙而不乱,开足马力抢排圩内洪水。至7月15日17时,两赛流域水位降至14.19,与最高水位相比下降0.76米。
在加紧排涝的同时,两赛流域指挥部更加注重科学调水、分洪减压。7月3日,姚畈圩漫溢,7月4日,高祖联圩漫破分洪后,两赛流域水位仍快速上涨。时间紧迫,指挥部果断决定,先后命令郭桥圩破堤分洪、立新圩分洪保堤,开启钟山闸分洪,节制羹脍赛分洪闸,调减洪水压力,为转移群众和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组织有序科学决策保安全
为迎战超历史高水位,确保堤防安全。7月4日,两赛流域指挥部由永登站前移至长河南岸长河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流域指挥长张龙现场办公、一线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采取县乡联动、流域指挥部和乡镇、村联动方式,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精干力量,特别邀请了防汛经验丰富的原水利局副局长、退休干部吴兆和同志到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合理配置资源,每个村、每个圩口都有干部在场调度、都有水利技术人员现场提供业务指导,努力做到每个层面都有领导负责、每个环节都有具体人落实、每个隐患点都有行家指导除险。
由于物资、人员、器材消耗大,抢险难度增加。为了有效应对强台风和新一轮强降雨,有效缓解防守压力,7月7日,虽然困难大、任务重、时间紧,但是指挥部经过会商,毅然决定按照15.2米的防汛标准部署长河南岸堤防加固工程。东部战区某部230余名官兵与两赛流域防汛指挥部成员、枞阳镇镇村干部、360名民工经过连续三天三夜地战斗,完成南岸全线5000多米子堤加固工程。大家站在圩堤上,身前是滔天洪水,身后是千亩良田,肆虐的洪水终于被压制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干群挥动着手臂,参战部队官兵鼓起了掌,受灾群众流下了热泪……
处置有效精准发力除险情
7月5日20:00,长河南岸出现较大管涌险情,情况紧急,由于道路较窄、车辆难以通过,给抢险增加了难度。指挥部马上定下作战方案:参战人员组成两排人墙,形成泥土“传送带”,从100多米外的取土场取土,一个人一个人传至管涌处。200多位公安干警、民兵应急分队和民工参与抢险,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战斗,7月6日凌晨3点,险情得到控制。
在立新圩堤出现滑坡、裂缝险情后,7月8日18:30分开始,两赛流域指挥部及时启动“双保”工程,迅速组织实施长河北岸圩内群众有序转移工作。截止7月10日上午11时,共安全转移群众79户、167人。
7月12日14:00,汴泗圩陈庄组出现长27米、深60公分的内滑坡,经过清障、开导渗沟,险情一一排除;7月14日12:00,黄圩组9号点出现较大面积渗漏,挖箱、翻筑,险情被化解……
由于高水位的浸泡,两赛流域险情不断,截止7月15日,共排除较大险情15处,上堤民工4800人次,大家灌泥包、背石子,抗木头,劈桩头、下外障,抢险的人分不清谁是谁,分不清男和女,但是大家劲往一处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快!把险情化解、把大堤稳住!参加多次抢险的枞阳镇长河村村民陆克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长河保不住的话,这里的7个村就会在水里了,大半个县城也光了。”全程参与险情处理的县水利局设计室副主任吴康中说:“虽然险情多,但是我们分类施策,采取有针对性地处理方法,化解了危情、减少了损失、保住了堤防。”房列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