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新枞阳 融入融合开新局

时间:2017-01-04 13:44:14
 
2017年1月4日,是枞阳县整体划归铜陵市管辖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枞阳县立足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抢抓融入新铜陵的历史机遇,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在融入中奏响融合发展最强音。

  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铜陵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枞阳加速融合联动,聚焦“五提一示范”(经济发展提速、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环境提优、区域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提质,建成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突出稳增长,推进“去降补”,加快“调转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经济社会呈现新特征

  2016年是枞阳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启航之年。枞阳县以积极融入新铜陵为主线,加大省、市稳增长政策落地力度,研究出台枞阳2016版系列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新亮点:

  亮点一:经济总量持续性增长。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5亿元,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12.54亿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0元,增长10%;完成投资110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02%。

  亮点二:发展质量内涵式提升。

  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完成技改投入41.6亿元;园区倍增计划启动,新增项目12个、开工12个、投产10个;自主创新成效明显,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现代农业稳步提升,新增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三品”认证12个。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发展各类电商600家;改革开放创造新动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5”和调转促“1+1+12”政策。上码头改造实行货币化(房票)安置,货币化安置率全市第一。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4亿元,同比增长125%;利用外资3302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位居全市第二。

  亮点三:幸福指数大幅度攀升。

  基础设施加速提升。枞(枞阳)普(普济圩)一级公路建设创造了“G347速度”,S335年内完成路基工程,池州大桥及北接线工程和G237、S425、G330等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等前期进展顺利;“四城同创”全面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快速推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设中心村22个,整治乡镇建成区10个,乡村面貌喜展新颜。 38项民生工程投入17.36亿元;23项社保标准全面提标;教育督导考核连续4年全省优秀;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夺取双胜利;脱贫攻坚开局良好,确保首战必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聚焦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首战必胜2016年,枞阳县认真落实铜陵市“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要求,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强化精准识别,扎实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等各项工作。强化精准帮扶,全县贫困地区实现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队驻村“四个全覆盖”。强化精准施策,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财政资金1287户203万元、小额信贷扶贫贷款129户449万元,认定扶贫基地企业16家,带动144户贫困户脱贫,建成22个村级集体光伏电站、2350个户用光伏电站。在全省首创保险扶贫,投入390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聚焦灾后重建: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2016年,枞阳遭遇超50年一遇洪水。百万枞阳人民在上级坚强领导下,在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援下,发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忘初心,敢于胜利”的枞阳抗洪精神,夺取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

  洪灾过后,县委、县政府抢抓灾后恢复重建。突出生产恢复,确保了受灾群众于11月30日前“回家”;设立5000万元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基金,争取徽商银行灾后重建企业发展基金1亿元,协调受灾企业融资7亿元。突出水患治理,组织实施水毁修复工程3268处。突出大灾大治,谋划了总投资120亿元的灾后重建重大项目24个,力争列入国家和省市基建投资计划。聚焦美丽乡村:民富村美宜居宜游

  在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枞阳县突出规划引领,彰显主题定位。以“文化优先”为原则,依托山水、人文、产业等资源,深度挖掘整理,精心设计载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和品位。目前初步建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2016年,枞阳县优化调整中心村布点规划,明确“十三五”建设目标,投资6050万元,安排建设10个省级中心村、12个市(县)级中心村和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4915个自然村庄,12月底全部完工,并迎接省市考核验收,8个省级中心村获批国家扶持美丽乡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聚焦特色农业:生态优先绿色示范

  2016年,枞阳县优化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加快形成种养基地、特色品牌、市场营销和“三产”融合齐头并进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大格局,新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个、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1万亩,全县10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30.3亿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新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5个。聚集做优特色生态农业。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麒麟镇新安村)、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黄公山”白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枞阳大闸蟹)、农业“三品”12个。聚焦重点项目:外联内畅补齐短板

  2016年,枞阳县以突出抓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坚持交通先行,完成投资约9亿元,公路建设创下“G347速度”。水利建设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一批工程。

  园区倍增计划启动实施,县开发区实现中国500强企业入园投资零的突破;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53.4亿元,比2015年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收入完成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是2015年的2.7倍。

  放眼“十三五”:融合共进乘势跨越

  “十三五”时期,枞阳面临“一带四区”、长三角城市群、合肥都市圈、铜陵市拥江发展等多重叠加利好。枞阳县将围绕“皖江经济带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全省二类县综合实力先进位次”这一定位,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综合交通和深化改革“五大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行动”;深入开展规划引领突破年、产业招商攻坚年、基础设施加速年、民生保障提质年、作风效能服务年“五个年”活动;构筑世界铜都江北副中心、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节点、现代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重要基地“四大平台”;建设繁荣富强的实业枞阳、开放创新的活力枞阳、山清水秀的绿色枞阳、安居乐业的幸福枞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