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四

时间:2017-01-22 09:11:22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枞阳,2012年虽然摘去了贫困县的“帽子”,但仍有65个贫困村、28719户78020名贫困人口。扶贫,脱贫,仍然是枞阳发展道路上一场无法避免的硬战。2016年9月1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来我县调研,并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工作专题座谈会,要求全省上下进一步强化“三个意识”,切实做到“六看六确保”。我县及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动员全县上下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力,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到去年年底,通过举全县之力,自我加压,严格按脱贫标准和程序上报省第三方监测评估脱贫户3392户11692人,目前评估工作已结束。

立足精准 精心夯实扶贫基础工作

  为确保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县切实从源头上抓起,不断夯实脱贫基础。据县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自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系列决策部署,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县上下贯彻执行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全面对标、全面盘点,查找差距、精准发力。通过做实做细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认定全县贫困人口达到78000多人。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人人关注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达成了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干在实处争全省前列、“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在精准”等共识。强化源头管控,严格按照省精准核查、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了精准核查、数据清洗、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切实把目标数据做实,基础台帐搞清,提高“四项清单”质量,确保贫困人口不遗漏、原因需求“一本清”;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识贫标准,严把“两公示一公告”的识别程序,既不漏掉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完善了287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四项清单”,制成脱贫攻坚作战图,做到挂图作战。强化配套支撑,不断健全政策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枞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枞阳县“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先后出台了产业、就业、社保兜底、金融、智力、健康、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社会扶贫、资产收益等“1+17”配套文件。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指挥部,落实了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各乡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脱贫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一线责任,负责发挥脱贫攻坚一线指挥作用,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负直接责任。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并按各自职责,负责做好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制定和落实工作。村两委是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责任主体,村第一书记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制定脱贫攻坚“四项清单”、村级规划和年度计划,因地制宜编制扶贫项目并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

创新发展 特色产业引领脱贫攻坚

  日前,枞阳镇五一村光伏太阳能扶贫发电站经过近2个月的紧张施工,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并网发电,该村建设光伏发电站,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前来学习参观。据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介绍,该村光伏发电站,受益年限25年,预计年发电总量超过11万度,年收益达10万元。五一村是枞阳镇有名的贫困村,不仅区域面积大,贫困人口更是占到了全镇一半以上。近年来,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他们以精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保兜底、生态种植养殖、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脱贫、就业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为抓手,咬定脱贫目标任务,勇于创新、真干实干,脱贫攻坚成果喜人,为该村脱贫出列开创了新局面。与五一村一样,麒麟镇新安村是2016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村以苗木产业为支撑,以“绿麒麟”苗木商标品牌为载体,着力实施苗木产业脱贫攻坚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村现有两个专业合作社和新安苗木协会,合作社有5家苗木公司、各类苗木经纪人30多个。从事苗木花卉的村民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该村把苗木合作社和苗木协会的党员组织起来,鼓励党员苗木经纪人带领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为彻底去掉“穷根”,我县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对贫困户从事种养业项目进行奖补,发放奖补资金267.38万元。把光伏扶贫拎在手上抓,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年”活动,建设总投资6098万元、总装机8.65兆瓦的22个村级集体光伏电站、2350户户用光伏电站,现已并网发电总装机1.8兆瓦。安排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促成钱桥镇邹姚村与安徽江南文旅集团、浮山镇太平村与浮山旅游开发公司结对帮扶。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54个、服务点25个,惠及32个贫困村。

  创新方式,引入政企合作模式,积极构建返贫保障机制。自2016年开始到2018年,与中国人寿枞阳支公司开展3年期合作,年投入约390万元,为全县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已于2015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每名贫困人口年保险金额达3万元,进一步拓展了脱贫措施,化解和分散了返贫风险。(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