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县经开区:对标看齐 迎难而上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五

时间:2017-01-26 08:38:35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枞阳划入铜陵的起始之年。站在铜陵拥江发展的崭新元年,县经开区坚持目标导向,以项目立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坚持产城融合,推进产城一体化;坚持管理服务并重,着力服务企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三区”(主导产业承载区、新型城镇化拓展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2016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53.4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是2015年的2.7倍;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7.3 %;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6亿元。

  激活存量

  巧打招商“组合拳”

   2016年12月28日,安徽梦谷纤维材料科技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可年产500吨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公路工程、节能保温、体育休闲、武器装备等民用和军工领域。

   梦谷纤维公司董事长钱立兵介绍,该公司将充分利用枞阳县丰富的玄武岩矿产资源,努力将枞阳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孵化和生产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带动新材料相关产业发展。

  2016年10月28日,位于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枞阳园的安徽泰阳织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泰阳织造是我县唯一一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1000台喷水织机生产规模,年产值1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家用纺织品生产集聚基地。

  2016年3月15日,落户县经开区汉武产业园的枞阳县铭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手机触屏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期投资3500万元,预计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

  2016年,县经开区面对经济下升压力,始终将招商引资摆在开发建设头等重要位置,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加大产业攻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高新产业大项目,全力提增经济新增长点。

   实施组合招商。县开发区不断创新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发挥区内企业、商务顾问、中介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组合招商。2016年,县经开区新增入园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其中亿元以上4个;新开工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10家。据初步统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泰阳织造、高值医用耗材、精致汽车饰件等一批亿元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手机触屏、高档汽流纺纱、玄武岩纤维等项目投产。

   千方百计激活存量。县经开区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原则,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通过嫁接、购并、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为新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实现“腾笼引凤”。对园区签约未建、未投产项目以及停产企业用地、房产等进行再梳理,切实加强以存量资产招商,重点是分类精准处置,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资产置换、厂房租赁、整体收购等方式盘活存量闲置资产。重点跟踪对接东方造船、皖江铸业资产重组以及横埠园科瑞特公司整体出售、松芝公司等企业资产租赁经营。充分利用土地“三项清理”成果,督促企业履行投资协议,逐步解决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有10家企业新增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炳应告诉笔者,一批已竣工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项目,对经开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比较大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在逆境中加大投入,应该说极大地鼓舞了整个经开区所有企业的发展信心。

  灾后重建

  恢复与提升并重

  日前,笔者在枞阳县经济开发区锦庭家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该公司投资300万元新上的一条全自动无纺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作为今年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工业企业之一,该公司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最困难的时候,县经开区有力的帮扶举措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敏表示。

  宏润纺织投资1.1亿元新上200套喷水织机,“通过淘汰一些旧设备,采购一些高端设备,比如300万元一套的高端浆纱机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宏润纺织公司董事长殷爱法说。

  今年洪涝灾害导致县经开区内的多家企业被洪水浸泡,机械损毁、原料损失、工厂停产,不少企业在恢复生产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县经开区通过完善帮扶举措,强化资金支持,帮助受灾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

   扎实组织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县经开区成立指导组,及时构筑拦水坝,抢排连城园区内洪水;及时召开受灾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受灾企业具体受灾情况开展深入摸排,掌握企业存在的困难,制定灾后重建方案;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县直各相关部门及时精准服务,恢复供电、供水、供气。广泛动员企业自身不等不靠积极自救恢复生产;积极动员在开发区内帮扶企业的干部,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去,促成企业互伸援手、互助互救;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给受灾企业安排厂房,尽全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给予受灾企业全方位政策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的文件和措施,涉及保险赔付、财税减免等多方面。在保险赔付上,对参加相关保险的受灾企业,社会保险费可缓交。按规定及时办理受灾企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对受灾企业采取因企制策、“一企一策”、“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指导帮助部分受灾企业转运物资、解决临时办公场所,实施技改,淘汰一些旧设备,采购一些高端设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到2016年10月份受灾企业已恢复生产,产值比灾前增长了14%。

   多举措强化资金保障。企业恢复生产,资金是关键。落实市、县相关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强银企对接协调,帮助企业融资累计约3亿元。

   县委、县政府将连城园纳入县城防洪安保工程,连城园排涝泵站工程已开工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也即将开工。连湖村合意圩堵口复堤如期完工;因灾倒损房屋重建全部竣工,灾民如期“回家”。

  转型升级

  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6年,金誉金属公司投资3.5亿元新上6条亲水铝箔生产线,其生产设备在国内同类铝箔企业中效率最高,过程控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投产后,可年产5万吨空调用亲水铝箔,年产值达10亿元,将成为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的配套生产基地。

   枞晨回转是一家民营科技型装备制造企业,已取得专利54项,研发出了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行业标准,其中一项标准被国务院列入国家(三基工程)建设中关键零部件生产单位。“企业的不断成长进步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枞晨回转支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说。

   金誉金属、枞晨回转不过是县经开区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2016年,县经开区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家,企业专利授权约200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县经开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像金誉金属等这样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竞相在县经开区涌现。

   2016年,县经开区还着力引进新业态,枞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行,采取激励措施支持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强化工贸结合,引入总部经济体5家。支持企业向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金誉金属、大地食品公司正在开展挂牌前期工作。

  规划引领

  产城融合人气旺

  县经开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先后完成了开发区目录公告审核工作;编制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园区“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横埠园总体规划、连城园、新楼园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着手编制桥港园雨水污水专项规划以及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基地规划、纺织产业专项规划等。县开发区正在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引领,各园区及相关专门规划为支撑的建设规划和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引导,产业专项规划为配套的发展规划体系。

  在经开区长安大道上,车流密集,幸福里小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已具雏形。

  随着新楼工业园区的发展,产城互动的格局悄然形成,工业园区与生活区的融合,打破了过去工业区单一的状态,避免了一到晚上就“人去楼空”的现象,通过修住房、办学校、建医院等相关配套服务,园区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产城一体化格局。

  2016年,县经开区按照“把工业园当新城区来打造”的理念,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刺激产城互动发展。全力推进天瑞商业综合体、幸福里小区、宗诚置业等商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申报工作、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和横埠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横埠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了桥港园“二纵三横”骨干道路可研报批、地质勘探、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新楼园东部污水管道工程、路灯工程、建成道路及安置点周边道路绿化已施工;开发区956套公租房中440套基本建成、正在施工配套市政工程,余下516套公租房项目已开工建设;安庆蒲城110KV变电站已完工;燃气综合门站场地平整和配套排水工程已施工;连城园区商居用地综合开发项目主体已建成;开工建设新楼园商业开发A-18-1地块。完成了G347道路工程园区路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实施连城园排涝泵站、环境整治提升、合意圩堵口复堤等灾后重建工程。

  驻企服务

  安商暖企提效能

   “自入园洽谈、项目建设,到企业即将投产,我们对经开区服务支撑体系深有感触,且受益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公司负责人介绍,2016年初企业与县经开区签约,当年7月开工建设。而这一项目从接洽商谈到开工,前后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创造了招商引资的“枞阳速度”。

   “招进来,留得住,还要能发展。”这是县经开区负责同志给干部们强调的理念,“企业与经开区签订合同后,才是真正比服务等软环境的开始。”

   工作抓效能,服务上水平,县经开区以强有力的效能建设开拓了工作的新局面。为确保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县经开区创新了“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征迁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从等企业上门到登企业厂门”,县经开区不断深化服务理念,主动对接企业,推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服务机制,不断精简审批事项、畅通办事流程、完善优惠政策、严明法制环境,切实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下工地、看项目、解难题,是县经开区各部门的工作常态。2016年开展了驻企服务、安商暖企和项目推进代理制、责任制,以问题为导向帮助企业解决施工矛盾、融资、工程验收、消防、安监、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坚持每10天梳理一次企业提交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专人协调解决了企业提出的诸如供电线路运维移交、用电、用水、用工以及工程款拖欠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200余起。协调企业融资3.2亿元,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600万元,兑现市、县奖补资金860万元。帮助受灾企业融资1.2亿元。大力强化用工扶持,着重从健全劳务市场、加强职业培训、实行目标考核等方面,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2016年,共为企业招收员工1000余人。

   在忙碌的生产车间,泰阳织造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我们不仅体会到县经开区的优惠政策,也深刻感受到了县经开区‘一条龙’服务的巨大作用,在用电、用水、环评、消防等诸多工作中,县经开区全程运作,变帮扶为‘帮干’,为项目业主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企业建设期间,县经开区相关单位定期‘上门服务’为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实在在地帮了企业大忙。”

   切实加强园区社会事务管理。扎实开展了民生工程、计划生育、美丽乡村、三线三边整治、防汛抗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2016年各项民生工程共投入2000多万元,已完成村级“一事一议”民生工程两项,投入资金36万元;继续加大投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打卡惠农补贴23项,发放补贴资金193.9万元;全面推进公租房等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投入,让老百姓分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得到实惠。

   如今,一个个重大企业入驻为经开区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为经开区增添新的强劲活力;一个个产业加快发展为经开区创造了新的强大引擎。 王章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