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下午,会宫镇老桥村双塘组76岁的农民朱子贵正坐在门前晒太阳,看到一部金色的小车停在门前的小路上,还没等车上的人下来,便习惯性地从凳子起身高兴迎了上来,“你们来了,快到屋里坐。”老人热情地招呼着。他知道车上下来的不是别人,是他熟悉的王书记,同时也是县里派下来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小英,作为他家的“常客”,王书记这次来,是给他送慢性病卡的。 “感谢王书记,有了这个卡,门诊买药就能报销一些了”。朱子贵8年前做了胃癌手术,现在常年吃药,每年药费需要四五千元。临走时,王小英叮嘱老人注意身体,有时间再来看他。
在老人的道谢声中,我们又跟着王小英来到镇上的华山医院,她说,去看望一个住院的病人,这个人叫鲍官明,今年59岁,无儿无女,怪可怜的,刚来时下村走访时,看到他的样子惊呆了,又黑又瘦,还以为是“非洲难民”,她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翻出当时拍的照片:漆黑的门洞里,一个只穿着一条长裤瘦骨嶙峋的黝黑男人光着上身,露出一根根的清晰可数肋骨,家里更是一贫如洗……由于五保户到60岁才能送到敬老院,王小英又跑镇里和民政等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他到镇养老院集中供养。华山医院3楼的一间病房里,我们看到的鲍官明虽然在住院,但比照片上的他气色明显好多了,王小英给他送来了牛奶、芝麻糊等营养品,嘱咐他好好养病,出院后回镇敬老院安享晚年。

随后,王小英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胜元中心村,这里是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道路宽敞整洁,两旁绿树成荫,白墙黛瓦掩映其间,文化墙穿村绕户,新农村的画面已初具规模,她刚刚争取了一个美丽家园项目,与镇里的干部约好了,今天在村子里为这个项目选址。老桥村耕地高低不平,山场清一色的松树茅草,通过精准产业扶贫,她还争取了1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2014年9月,县妇联办公室主任王小英,被组织选派到会宫镇老桥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老桥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主导产业,全村912个农户3312口人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33户381人,扶贫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王小英深知“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里不堵”。下村伊始,她第一时间就挨家挨户核查贫困户情况,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深刻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精准扶贫的切入点,提出了壮大富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的脱贫致富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并按照“一户一方案”要求,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王小英认为,小康路上不让他们掉队的唯一办法就是精准扶贫,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找出一条致富的道路。
“王小英同志工作起来巾帼不让须眉,作风扎实,风风火火,干净利落。下派以来,她一方面能够发现并解决基层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起贫困户的学习和劳动积极性,带动贫困户练好基本功,走好脱贫致富路。去年老桥村有8户共30人脱贫工作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她功不可没。她作为下派第一书记,2015年度经县委组织部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实至名归。”这是会宫镇镇长慈龙祥对她的评价。(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