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明媚,暖暖春意的三月,笔者走进官埠桥镇岱冲村,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清澈见底的湖水潺潺地流淌着,几头老牛在田垄上哞哞地叫着……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宛如一幅山水画。春景惹人醉,可岱冲村却由于多重原因一直处于贫困状态。2016年,在市、县两级人大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完成了45户共计186人的脱贫任务,村集体经济增收6.46万元。说起岱冲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作为下派第一书记,她在2015、2016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6年又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她就是县人大派驻岱冲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钱萍。
岱冲村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村民也勤奋上进,但为什么就一直摆脱不了在贫困线附近徘徊的状态呢?钱萍自担任扶贫工作队长以来,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不在脱贫路上走弯路、走错路,她就和扶贫工作队员一道起早贪黑,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最终找到了阻碍岱冲村发展的“拦路虎”。
岱冲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里的道路根本无法满足村民日常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出行难成为岱冲村发展的掣肘。钱萍和村支两委一合计,下决心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修缮,畅通岱冲村与外界的联系。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石坎桥至海山村民组、官岱路至永中村民组、官岱路至上湾村民组、乌山颈大桥至桂湾等总长1260米、宽为3.5米的4条村组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完工,解决了山区4个村民组共6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道路修好了,乡亲们喜笑颜开。村里的张大爷告诉我们:“过去下雨天,只要一出门,裤腿就沾满了泥巴,现在好了,村里的路修好了,下雨出行再也不怕了。”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秀美的风景,我们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往前走着,突然发觉前面不远处有人在挑石头、挖泥浆,挖掘机也在作业,很是热闹,一问才知是在实施堵口复堤和圩堤加固工程。随行的村支书告诉我们:“要新建一座165KW的排涝电站,除此之外,还要新建江上圩节制闸,对圩内电站进行更新。”
在钱书记的带动和多方协调下,岱冲村还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建了为民服务大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为50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
基础设施完善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但要使岱冲村摘下“穷帽子”,靠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如何下功夫?这给缺乏这方面经验的钱萍出了个大难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钱萍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向书本求知识、向同行求经验、向前辈求方法,结合当地特点,找到了一条适合岱冲发展的致富路。
岱冲村的丽兰花卉苗木基地现已初具规模,拥有紫薇、樱花、桂花、广玉兰、木瓜树等诸多品种。据了解,该基地不仅培育了能人大户,还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增收,陈玉来就是其中的一户。岱冲村梁庄组的贫困户陈玉来,身患多种疾病。陈大爷说,“看护苗木基地,活不累,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基本能维持生活开支,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岱冲村不仅苗木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光伏发电站也已并网发电,仅此村集体可年增收8万元;还准备开发250亩水面,建精养鱼池;组建农民合作社,以贫困户土地参股的方式筹建休闲度假村,带动农户增收。
“钱书记好,又来村里了,快来家里坐坐,歇息一会儿。”正在灾后重建的新房门口洗衣服的张小培的妈妈看见钱书记来了,赶忙迎了上来。“不了,今天还有事情,下次等有时间,我再来陪您唠嗑。”在村里行走时,一路上不时有村民主动和钱书记打招呼,钱书记都是笑脸相迎,亲切交谈,像家人一般。随行的岱冲村党支部副书记江明和说:“钱书记人缘极好,村里的老人都说她比自己的儿女还亲”,这主要是因为钱书记愿意倾听贫困户的诉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张贤根,今年70岁,患有食道肿瘤做了手术,小孙子也患病,原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疾病变得一贫如洗。我们来到他家时,老人握住了我们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钱书记为我们争取的各项帮扶措施,不然我们这个家早就散了。” 这一件件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小事见证了岱冲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工作,钱萍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我将认真听取建议和意见,发扬成绩,纠正不足,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长的职责,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更加深入群众,争取在今年使剩下的84户贫困户退出贫困序列。”(方圆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