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2016年,我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其雨势之猛、强度之高、过程之长历史罕见。据气象部门统计,2016年累计降雨量2325.3毫米,超过1954年284.1毫米,接近正常年降雨量的1.7倍。全县河、湖水位短时期内迅猛上涨,白荡湖、枫沙湖、菜子湖、两赛湖水位先后突破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受此影响,全县219口圩口相继漫破,大量水利工程遭到毁损,灾后全县列入计划修复的水毁工程多达3268处,其中:堵口复堤219处、水库32处、农村安全饮水32处、重要堤防5处、小型水闸78座、水文通信设施29处、排涝泵站233处、塘坝及灌溉设施2640处,总投入40882万元。目前,全县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正在抓紧扫尾,规定时间内全部完工。
体系化组织。成立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高规格灾后重建指挥部,坚持以抢险的力度和劲头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各乡镇政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抓重点,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抓落实。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压茬进行水毁工程项目设计、立项、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工作,快速向前大力推进。
系统性设计。编制工作方案,及时制定了“五个一批(水毁重建一批、河圩加固一批、机排提升一批、沟渠畅通一批、水库除险一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工作措施,做到挂图式作战。
项目化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灾后水利资金投入,让更多项目进笼子、挤盘子、争分额,目前全县已争取水毁资金8440万元。县政府及时地出台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已安排补助资金11842.4万元。鉴于去年县城西部城区被淹,损失惨重,我县痛下决心,启动实施县城防洪安保工程,总投资19.55亿元。今年开工建设五七圩泵站、永登泵站、纺织园区泵站和连城湖左右岸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标准。积极推进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汛减灾能力。
清单式推进。细化任务清单,注明重建项目名称、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到清单式推进。实行台账管理,每个项目的建设地点、资金来源、完成时限都建立登记卡。严格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重点工程安排工程技术人员驻守施工现场,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重要隐蔽工程执行第三方检测。
过程性管控。对纳入水毁修复工程清单的项目坚持一日一报告,一周一通报。对重点水毁工程,强化督查督导,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从监察、财政、水利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督查组,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推进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工程项目,强化县级协调,落实地方责任,消除工程“阻点”,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陆忠)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